【热点话题】
近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十条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也预示了中国金融改革和市场发展的方向。为此,《城市化》杂志特邀城市化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专业解读。
曹远征: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其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不仅自有资本少,而且资产小,难以使用诸如资产质押等传统商业银行的融资工具。其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要依靠股融资方式,包括风投、PE、及创业板等资本市场筹资工具。就是说,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是靠贷款,而是靠资本市场的发展。
但就当前的情况看,在资本市场尚不发达,仍是以间接融资的中国金融市场上,出现融资不正常的难和成本不正常的高,除金融方面的原因外,很大部分和企业自身状况相关。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部分的佐证:
第一,M2占GDP的比重超过200%,这是全世界最高的,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利息还有上扬的趋势。M2高意味着货币政策是宽松的,利率应该下降,但信贷又是紧张的,这就成了一个悖论,宽货币紧信贷。
第二, M2增速达到14.7%,但M1增速不到8%,过去两年中,M1跟M2的增速显然出现很大的差距,而且缺口越来越大,形成剪刀差。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M1表现为企业存款,M2表现为贷款。存款增速下降,而贷款增速提高,又意味着信贷不紧,而存款较紧。
第三,从利率结构看,短端利率持续往下走,中端利率往上走。主要是1—3年期利率较高,而短端利率往下走,意味着流动性并不紧张,三年期以上长端利率正常意味着中国的金融并未出现大的异常,而1-3年的利率上升只表明企业短期流动资金安排较困难。三年以上的利率也很平常,形成很特别的现象。
这些问题业界都有很多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但如果把这些现象串起来看,似乎只有一个指向——产能过剩。例如M1与M2的增速差可能表明,企业实现了销售,但没有实现销售收入。由于产品已卖出,但贷款未收回,存款不增加,但订单仍有,还需要资金支持资产,因此贷款上升,M2上升。与此相关,1-3年期的短期流动资金紧张也印证了企业可能因垫支货款而不计代价急需资金。如果再发展下去,企业因垫支货款而相互拖欠,形成三角债。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经验证明,舒缓三角债,货币政策作用是有限的。
目前因产能过剩带来的销售困难还未缓解,PPI已经连续下行三十个月。这意味着金融风险的加大,作为反映风险溢价的利率因此也难有下行,但是这并不表明间接融资就无所作为,只表明间接融资需要从细微之处,更精准地设计产品,为企业融资服务。对商业银行来讲,除了观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还需观察企业的水表电表,损益表等其他表,除了了解企业的质押品,还要了解企业的产品乃至人品。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企业,不同需求设计提供个性化的融资安排。对中央银行来讲,则需要密切关注经济金融运行动态,定向精准发力,预调,微调。事实上,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针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县城中小金融机构定向降低准备金率,针对保障房建设的融资要求进行长端定向抵押补充贷款(PSL)以及对大银行提供常备贷款便利(SLF)等。
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的经济形势正促使金融的创新,金融机构正在通过这些创新,为企业和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
在上述努力下,进入今年下半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似有所好转,开始出现缓慢区域性下降。首先银行间市场利率整体下降。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款各期限利率在全线下跌的同时,标志性的14天利率下跌11.5个基点,至3.438%。而央行14天正回购操作利率则创出3年半的新低,为3.50%,下行20个基点。就贷款而言,二季度开始起走势改变了去年初至今年一季度的上升走势,开始下降,6月金融机构新发的贷款利率平均为6.7%,比4月下降7个基点。已接近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发展,通过诸如上海自贸区FTA账户的安排,人民币资本项目回流也日益通常,利率水平仍会进一步下降。
从发展趋势看,金融市场的上述创新意味着市场正在结构化,表现为金融产品的丰富化。伴随着这一结构化,具有不同风险结构化将有不同的风险溢价,表现为利率市场化并体系化。对此,可以从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变化中得到证实。2002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中91.9%为商业银行贷款,2013年这一比重下降达52%左右,这意味着企业将近一半的融资不是来自贷款,而是非贷款类金融工具。不同的金融工具针对不同风险特征的资产,具有不同的价格。这就形成不同的金融产品谱系和利率体系。对企业来讲,要深刻把握中国金融托媒以及由此而来的金融市场深化态势,更多地关注自身带息资产的形成及其风险特征,更多地关注其资产组合安排以及由这一组合决定的利率水平而不应再拘泥于单一贷款品种而为混合融资的配置安排,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