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房娃\"遇上失地农民
时间:2014-11-06 12:13:04  来源:东方网   作者:何浩 
  最近,有两则引发热议的新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北京“房娃”小虎家里有14套房子,他表示自己只需学会收租,就够吃三辈子,为什么还要上学浪费时间?家长拿这个“熊孩子”很是无奈,只能咨询心理咨询中心寻求专家帮助;而同样家里有好几套房的贵阳市观山湖区的失地农民,却做起了平凡无奇的环卫工人,他们并不贫穷,好多人都开着私家车上班,有的甚至还开着宝马,但他们仍然在月薪不到2000元的情况下坚持每天清晨清扫大街。

  当然,这两个例子有些极端,小虎毕竟还只是个在校学生,而失地农民们还有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义务,但这个事实却是客观存在的。

  笔者认为,小虎作为一个在校学生,目前就应该呆在课堂里学习知识。学习知识的最佳载体是书本,最佳环境就是课堂。不是说你有那么多房子,收了那么多租金,衣食无忧,就可以不上学了。对于他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还不能区分学习、读书、上学的不同,也许他讨厌的只是枯燥的教科书、繁重的作业,而非上学本身。如果能在课堂上学到更好更多地收取房租的方法,那么小虎还会厌学吗?

  反观失地农民,在新闻媒体和报刊杂志中往往都是作为弱势群体出现:70岁失地农民维权未果反入狱、十四户失地农民的求助书、七个村落的失地农民时过六年至今仍无房安置……近些年,各级政府部门为了不让失地农民成为边缘群体,在解决其社会生活保障、养老问题等各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细则,消除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失地农民”成了富翁,但却没有坐享其成,成为了一名每天早起、灰头土脸回家的环卫工,过着幸福而安稳的生活。

  我们已经过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时代,希望“失地农民”频繁上访的时代也尽快过去,让“小虎”们幼有所养、学有所归,让“失地农民“们老有所依、老有所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