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热心投入公益事业
农城化股份公司的社区名片
中新广东网深圳8月19日电 (吕雪良 鲍传文) 蛇口街道12个社区中,有一半是农城化社区。上世纪90年代初,蛇口开始“农城化”,对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造,涌现出渔一、渔二、海湾、大铲、南水、湾厦6家农城化股份有限公司。这些公司,不仅担负着经济发展的重任,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热情投入公益事业。它们在深圳快速城市化、现代化中的转型姿态和发展动向,非常值得我们投以关注的目光。
创富为民 均富利民 用富于民
“将近十年啊,居民一点分红也没有!”听渔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张志明谈他们公司的情况,让人不胜唏嘘。2001年6月,在全体村民的一致推举下,原本经商的张志明成为渔一公司新的带头人。然而,接手后直到一次全面审计,他才发现公司当时已经负债6000多万元!
渔一社区,以渔民为主,靠着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上世纪60年代,那可是响当当的“红旗村”、“富裕村”。改革开放后,特别是90年代初蛇口大规模开发建设,由于“三来一补”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渔业资源全面萎缩。在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司虽然也曾多次尝试转型,但转型之路充满了坎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01年前后,渔一股份有限公司几经争取,终于成为深圳第二批“同富裕工程”受益者。公司抓住机遇,通过在宝安公明、湛江徐闻异地发展等方式,开始艰难爬坡,直到2007年公司始实现为居民分红。
“同富裕工程”,是深圳为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而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至今已经实施四批。为实施这一工程,深圳市、区两级财政保持适度投入,缓解城市化转型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高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使之逐步跟上全市水平。
2008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农城化股份公司带来了明显的冲击。但湾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仍能按计划为其股民分红。公民的沙井工业园厂房更因为调整得法,实现了100%出租,保证了村集体经济在危机中健康稳步发展。这家公司有什么秘诀吗?
沙井工业园,是湾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实施异地发展战略时购置的一块储备土地,占地11万平方米。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放眼长远,建立稳固合作关系,根据形势,及时调低厂房租金,换取长期租约,减少厂房空置率;二、多渠道招商引资,加强与中介机构合作,借助中介平台,推介工业园;三,完善职工宿舍、食堂、文体场地等配套设施,在园区栽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提升园区档次。
南水股份公司以“务实、稳健、开拓、创新”为宗旨,积极引进人才,强化内部管理,已具备较高的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在连平建设工业园、在中山发展水产养殖、在海南发展果林业,近年来通过投资开发新项目,已经形成了多地域、多产业经济结构,具备较高的抗风险能力。
不只渔一、湾厦、南水,其他农城化公司也在蛇口街道党工委的及时引导下,选择了异地发展:渔二公司在西丽建了工业园,海湾公司在中山建了工业园,大铲公司在惠东投资了自来水厂,等等。
创富为民,均富利民,用富于民,这是农城化股份公司永远的责任。
社区和谐的经济算盘
在湾厦,谈及公司对社区的贡献,人人津津乐道。
“在这里,不用担心敲诈和抢劫。”梅县人陈木通做生意10多年,他对湾厦的治安、秩序赞不绝口。这个有着2万多人的社区,外来人口占绝大多数。1998年,由湾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湾厦社区在全市率先引入了先进手段,在主要路段设置岗亭、安装摄像头,为每个家庭安装闭路电视和急救钟,居民按下此钟,治安员5分钟内即到达现场。2005年,社区工作站成立,湾厦公司投入总计100多万元,用于打造全方位覆盖、24小时实时监控的电子防控工程体系。
据湾厦社区工作站站长司徒海安介绍,由德高望重的莫锦华董事长领导的湾厦公司,每年光投入社区治安的费用就多达300多万元。几年来,湾厦公司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社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建成了社区网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健身房、棋牌室等社区文体活动场所,以及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大大改善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环境。还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推进旧村改造各项工作。湾厦“穿衣戴帽”工程就是湾厦旧村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是对湾厦村内的渔村东路市政设施和两侧建筑物进行整治改造。工程投资中,湾厦股份公司投资占45%。
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蛇口街道各农城化股份公司的表现有口皆碑。
2008年,海湾社区成立了“四点半学校”,以解决那些来深建设者子女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学校占地470多平方米,兼作“外来工俱乐部”,由 海湾股份有限公司无偿提供,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性知识教育等活动。
行走在南水社区,几乎看不到一张“牛皮癣”,家家门店铺倒是整整齐齐地摆放了鲜花和盆景。南水公司为丰富社区居民文化娱乐生活,免费提供了3000多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中心的装修、管理和维护全由公司维护。公司每年还出资300多万元,用于治安、卫生等社区公共事业。“你要知道,我们这的租金两房差不多能达到每月1800元,环境好了,公司收入自然上来了。”公司总经理张程翔这算盘打得精。
在这些农城化社区中,不仅社区工作站的办公场所、社区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社区重大节庆活动场地等都由农城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连活动所需经费、衣物及其他物品,也全由所在公司提供。
热心社区教育的拳拳之心
“全力以赴支持东湾小学办学,学校支出结余用于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湾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莫锦华表示。在蛇口乃至南山,人称“莫老爷”的他,对于教育事业有着异于常人的热情。
多年来,湾厦股份公司先后拿出1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无偿支持社区教育事业,如为蛇口中学、蛇口小学提供建设用地4万平方米,还于1987年和2001年两次投资300万元,兴建了社区福利性幼儿园。
湾厦公司还规定,社区居民的子女读小学每人每年补助300元,中学400元,高中600元,考上大专以上学校,奖励5000元,且每月提供500元助学金,直至毕业。1992年实施“农城化”改造以来,公司每年拿出近30万元用于组织社区居民外出考察学习,开阔社区居民的眼界。
“我们社区最近几年每年有5、6个年轻人考上大学,只要本科以上,我们提供每人每年2万元的补助,但是要求他毕业后回来效力。”张程翔毫不隐瞒自己的“私心”。这要求显然并不过分,每年确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回到社区工作。
张程翔每年还请附近育才学校的老师们来社区做讲座、报告。
在蛇口街道12个社区,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市民学校”,不仅场地由所在公司免费提供,且由公司出资邀请和主办普法、计生、安全、经济管理等各种论坛、讲座和报告,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宣传科学知识,提高居民文化素养。
编辑点评:
《令人期待的转型》
毫无疑问,在深圳30年快速发展中,农城化股份公司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们吸纳了大量就业者,它们保障了原住民的生存与发展权益,它们丰富了深圳经济的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在许多并不对等的市场竞争中自觉调适姿态,谋求发展转型,提升竞争力和企业形象。
从走访过的蛇口街道各农城化股份公司来看,这样的转型其实早在进行之中。令人欣慰的是,一批在居民中享有威望、富有远见的管理者,正在带领这些企业进入更深层次的转型,其表现值得鼓励,也令人期待——
其一,发展方式转型。在蛇口街道,不少农城化公司在早就面临转型的压力下,并不只是“等、靠、要”,而是紧紧抓住“同富裕工程”等机会,不断进行转型尝试,提高自身“造血”能力,并且闯出“异地发展”、“借壳发展”等新的发展路子。显然,在整个城市的产业转型中,这些公司还需要在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扶持下,通过融入城市转型,获得自身能力提高的新途径、新机会。
其二,为民利民的价值操守。最为突出的,是其对社会责任的忠实践履。在蛇口街道,农城化公司除了为确保居民收入奋力打拼外,还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热心公益事业,只要是为了满足包括外来人员在内的居民各方面需要,总是不遗余力地支持和参与,全力促进社区和谐,表现出企业公民应有的发展境界。
相信农城化股份公司一定能够在新的转型中交出更加漂亮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