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活在城北的市民可能注意到,在北门路花园路路口、北门路萧林路路口以及柏庐路昆太路路口,辅警手上多了一根挂着很多小彩旗的绳子。当红灯亮起时,辅警拉起绳子,制止非机动车、行人超出白线或闯红灯。
“拉绳子拦住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也是无奈之举,我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制’,让市民养成习惯,自觉在白线前停下来,等绿灯亮起时再通行。”城北交巡警中队中队长沈兴华说。
笔者注意到,“拉绳子”还挺管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乱穿行。但是,“拉绳子”毕竟是一种外在约束。当“法不责众”的观念普遍存在,“闯个红灯算什么”的意识存在,这种外在的约束作用也会削弱。沈兴华也承认,要彻底根治“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关键是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而拉绳子只能是“治标”。但他同时表示,提高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目前路口交通警力缺乏的前提下,拉绳子可以立竿见影,再者绳子还能起到宣传的作用,提醒所有人不能闯红灯,最终在每个人心中“扯”起一根不闯红灯的无形绳子。
为了让市民不闯红灯,交通管理部门可谓绞尽脑汁。那在幼儿园就学过怎样过马路的我们,何时才能学会走路,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车流面前乱穿马路、闯红灯,于己险象环生,于人妨碍通行,于城市破坏形象。其实要做到不闯红灯并不难:红灯面前,多等上几十秒;斑马线附近,多走上几十步,人便是文明人,城市交通便是文明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