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费老诞生一百周年,离开我们已五年了,但是他为国为民的精神,却时刻激励着我们。特别是他对昆山开发区的倾情支持,让人不能忘怀。我记得第一次见到费老是在一九八九年十月十五日,那一次他是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身份到苏州考察工作的,那年他已八十岁高龄,根据通知我去他的住处汇报昆山开发区情况,他听得十分仔细,问得也十分具体。
下面是当年费老听取汇报时的谈话纪要:
吴克铨:我们昆山开发区是在1984年自费办起来的,当时叫“工业新区”。对外一律不宣传,后来省里知道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还批准叫“经济技术开发区”。搞开发区的钱是通过银行贷一点、地方工业留成挤一点、开发费收一点“三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起来的。
费 老:这个精神很好,我要去看看。
吴克铨:国务院特区办对我们自费开发很感兴趣,别的开发区都要花国家不少钱来搞基础建设,效益又不大理想。我们昆山开发区面积6.18平方千米,位置紧靠市区东侧。全国现在有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但税收在千万元以上的还不多,我们去年已经超过千万元,利税合计3500万元,据说排到第三名。到目前,我们共投资3400万元搞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达到“七通一平”,即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排水、通煤气、通蒸气和道路平整。据说别的开发区每平方千米基础设施投资需要1亿多元。我们估计到最后建成,每平方千米只需1千多万元。现在区内企业较多,我们是中外、中中合资企业都搞,现有中外合资10家,外商独资企业1家,有美国的,还有加拿大、日本、香港的。
费 老:独资企业是哪个国家的?
吴克铨:是日本,搞手套生产的,产品全部外销。合资企业的产品大部分也是外销。区内还有20家国内联营企业,与上海、贵州、江西、陕西、四川等地合资办的。
费 老:联营形式怎样?
吴克铨:双方投资,合作经营。
费 老:生产的是零部件还是主要元件?
吴克铨:主机和零部件都有,如贵州的微型轴承、航天部的风华机械厂、四川的重型汽车厂、陕西的汉江机械厂等等。
费 老:我知道,这都是一些大的国营企业。国营大企业与地方联营,有利于搞活。
吴克铨:大企业来一些人、一些技术。他们原来在山沟里,信息不灵,交通不便。昆山地理位置优越,他们与我们合作十分理想。我们有个方针,叫“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村,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费 老:你们的气魄不小啊!
吴克铨:我们是这样定的,也是这样干的。
费 老:干了几年了?
吴克铨:真正开始搞规划是1984年,1985年全面启动。现在开发区已初具规模,企业还在进一步增加。
费 老:你们条件具备,基础搞好了,水、电、路、通讯、煤气、蒸气都搞好了?
吴克铨:是的,这些基础建设基本完成了。
费 老:这些我还要听听。最近我到甘肃、陕西去了一趟,去年到宝鸡,今年又到宝鸡,我跟他们讲了“三线”工业要搞活。
吴克铨:这个问题确实很值得研究。开始我们也担心,与“三线”军工企业合资办企业,会不会动摇“三线”大本营军心。实践证明,搞了联营,非但没有动摇军心,反而更稳定了。比如,我们与航天部风华机械厂联营办了风华冰箱厂昆山分厂。开始贵州厂有些担心,实际上,这个厂有一些技术人员都是南方人,在贵州工作了好多年,一直想回来,但没有机会,不安心工作。现在,办了分厂,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来昆安家落户,大家十分满意。而且一旦国家需要,这些人还可以回到大本营。
费 老:你支持了我的“三线”军工企业扩散论。我正在调查这个课题。
吴克铨:这次你可以去开发区找他们谈谈。
费 老:要他们多讲困难和问题。我现在正在搞一个大的开发区,黄河上游四个省的开发区,叫“黄河上的多民族开发区”,这个国务院已经批准了,我现在来看看你们的,你们搞得早啊,四年多了吧?
吴克铨:正式开始是1984年秋天,开始搞土地平整。
费 老:有没有材料给我看看,怎样搞活国营企业?现在国营经济问题太大、太多了。
吴克铨:我也到贵州去看了。那些厂有的设备封存20年了,没有动过,人也一样,等于封存,我提出,我们拿产品来生产,行不行?他们不积极,到我们这儿来做,他们是愿意的。我们这里环境比较好,位置比较优越,所以他们愿意来。我以为,国家也应该支持他们出来。
费 老:对“三线”军工企业应该扩散出来。
吴克铨:我们这儿需要人才,各地企业来了不少。
费 老:好的,我要去看看你们的开发区。
吴克铨:费老,我们打算这样安排,去昆山在车上看看开发区,再看一家外商独资企业。日本原来在昆山搞了一个合资企业,效益很好,又把在南朝鲜的一家企业搬来,办了一个独资企业,日商也比较满意。这里劳动力低廉,成本低,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强了。
费 老:这个很好,我要去看看。
吴克铨:昆山的另一个特点是,国内横向联合搞得比较多,在全市1700家企业中,有三分之一是和外地企业联营的。
费 老:对,一开始,就是靠内联起家,然后再发展与国外联营的。我知道,你们这个地方开始工业基础差,认为农业靠得住,后来一看,落后了,人家都超前了,于是你们想到了依靠上海。请你从这个阶段讲起,然后再谈如何与上海、外地打交道的,有什么条件,他们为什么肯来。
吴克铨:实际上,上海和外地也需要这样的联营,这对双方都有益,而且我认为主要得利的是他们,将企业办在昆山,一是昆山劳力价格低,二是昆山地理位置好,交通方便,三是昆山人讲信誉。
费 老:我看主要是江苏农村的劳动力价格便宜,而且联营条件低,要求不高,并且愿意吃点亏。
吴克铨:我举个例子:上海电视一厂昆山分厂,生产名牌金星电视机,钱肯定是赚的,实际上,我算了一下,主要得利的是上海。1985年办厂时,共投资430万元,上海没有拿钱来,我们出面替他借,投资规定各一半,利润也各一半,还有一个协议,每台电视机要给上海15元商标费。到1988年生产电视机20万台,获利近1000万元,但光商标费就付给上海300万元,剩下700万元大家一半,实际上上海拿了650万元,我们只拿350万元。但我们没有感到吃亏,一是不办厂一分钱也拿不到,二是解决了这么多劳动就业,三是培养了许多技术人才,四是还有税收收人,所以实际收益也不少的。当然,最大的受益者是国家。再比如,昆山啤酒厂请来上海啤酒厂的技术人员,让他们来管理、改革工艺,改用“光明牌”商标,这样一瓶啤酒多赚0.12元,上海、昆山各得0.06元,啤酒质量提高了,设备还是原来的设备,人还是原来一些人。但销路好了,利润增加了,上海得利,我们也得利。这些情况说明,上海的软件在我们这里大有作为,为国家、为上海、为昆山增加了不少收益,真正达到少投资多收益。
费 老:我看不光上海有技术优势可以扩散,就是宝鸡、兰州等地也有这种情况,技术优势即软件可以向外地扩散。
吴克铨:我们非常欢迎这些工程技术人员到昆山来一显身手,当然,在生活方面,我们安排好,子女问题,我们也安排好,尽量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费 老:你给我些这方面材料,我看看。
吴克铨:我们回去准备一下。
费 老:请你再谈谈“赶上去”的问题。我们从不注重乡镇企业到注重,为什么不注重?因为农业好,农业第一。你们搞得晚了,如何追上去的?
吴克铨:当初我们研究,赶上去走什么路子?是不是学无锡?大家讨论,认为要结合昆山情况走自己的路。
费 老:你们就利用靠近上海这个优势,依靠上海的力量,来发展昆山的乡镇企业,这很好。我带来几个材料,给你们看看,一个是最近在宝鸡讲的,是关于全国乡镇企业的,也是谈我几年来的思路。
吴克铨:当时我们主要讨论就是这个,昆山的优势是什么?在哪里?最后得出结论有三个优势,但最主要的是地理位置优势。我们改变了观念,以前认为大门一开,上海人来昆山,把昆山的物价买高了。经过讨论,大家觉得上海是个大市场,这是个大好事,从怕他们来到请他们来,开始我们的口号是:每个企业都要到上海找靠山。以后又扩展到三线企业,国外企业,形成了“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村,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思路。
费 老:接下去,再扩展,搞联营。
吴克铨:是的,我们就扩大联营,在发展横向联合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城区不够用了,就想需要搞个工业开发区。
费 老:是的,过程很清楚,一个思想规律就这样出来了。我请人把这个过程整理出来,写成一篇文章,把一些问题搞清楚,搞具体化一点,要有说服力,可以讲一讲工业要扩散,打开上海大门,国内地方的闭关自守搞不得,这样对国家、对发展不利。
吴克铨:费老,接着我汇报一下目前最大的困难。昆山开发区要开放,要发展,外商要来合资办企业,这样,至少我们也要拿出部分钱来,可是我们没有钱。但钱的问题还可以想办法,关键是有了钱也不能办事,没有“笼子”,即没有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开发区没有中央文件的批准,国家不承认,现在我们就像是有了钱,没有粮票,买不到米,做不了饭,当然,贷款计划也没有,办起事来十分困难。
费 老:是的,关键是要承认你们这个开发区。
吴克铨:省里对我们还是支持的。省里在财政上支持我们,中央也支持,即每年我们可以在财政承包基数上减去500万元,即每年可以多留500万元,用于开发区建设。另外,省里还批准我们一项特殊政策,土地可以转让,期限50年。这是我省第一家。现在第一块地1公顷已经转让给了上海申大公司,每平方米100元。目前有许多外商和台湾客商来,要租地。我们认为搞土地转让好处很多。一是可以筹集一部分资金;二是搞工业用地转让,他们要来办企业,可以吸收消化一部分劳动力;三是要进行建设,建筑工人有事干;四是办企业生产后,税收交给昆山,产品出口后外汇留给地方;五是外商办了企业,会带动昆山一些企业为之配套生产。比如上海电视机一厂昆山分厂带动了七八家企业为之配套生产。好处很多,我们认为这是一条路子。但认识上有个过程,怕有风险,其实合同上规定,50年期满后,土地上的建筑设施全部归地方,基本上没有风险。我去人大汇报时,大家听了很感兴趣,非常支持。但目前困难就是……
费 老:开发区还没有正名!
吴克铨:对,对!希望费老替我们呼吁呼吁。
费 老:我考虑可以搞一个提案,请求国务院考虑,给昆山开发区一个地位,当然还要同省里商量一下,我签名,人大同意后,可以提出,要求答复。搞个提案嘛,可以以江苏代表搞提案,到明年三月开会,我带头也可以。昆山应当有个待遇嘛,开发区已经有了(吴克铨:而且是自费开发的),要求承认,总得考虑一下吧!
吴克铨:费老,你在写调查报告时反映反映。
费 老:调查报告还不够,提案更明确一些,提案以江苏人民代表提,行不行?提案要短,要清楚,实际情况,几个好处,要求明确,写一下,不能长,长了没人看,两千字左右吧!
吴克铨:这个问题解决了,开发区的发展就比较顺利了。
费 老:要承认事实,已经成功了,只要给予承认,承认昆山开发区应该享有的权利,省里边怎样?
吴克铨:省里发了4号文件,很支持,苏州市也支持。对国家来说,自费开发本身也很有意义。
费 老:对,向上反映时,要把这点讲清楚,争取承认开发区。这样吧,我到你们那儿去,你们写一篇文章,可以发表在《瞭望》上,我再配一篇文章,宣传宣传,提案要好好商量,争取成功。
吴克铨:有费老关心,我们对提案满怀信心,一定把工作做好。
费 老:我到昆山实地调查,开发区的情况很好,简单的意思说一下,在《人民日报》发表。
吴克铨:费老,这段时间内,是否可以托您邀请些人来昆山看看?
费 老:好的,就这样吧。
吴克铨:谢谢!谢谢!
过了五天,即1989年10月20日,费老还约请了当时江苏省分管开发区的副省长张绪武同志一起到昆山实地调查,专门研究了为昆山开发区“正名”的问题。
下面是当时的谈话纪要:
费孝通(下称费):不是说要中央承认你们这个开发区吗?请你具体说一说,承认了开发区到底有什么好处?
吴克铨(下称吴):在政策上,开发区可以享受许多优惠。但我们目前还不算正式的开发区,享受不到这些优惠。比如,国家开发区的企业所得税上缴是15%,而我们开发区要缴24%;国家开发区的企业有免2年减半3年的政策,即新办企业在前2年可以免缴所得税,后3年则可以减半上交所得税,这样对外商投资办企业就有更大的吸引力,而不是开发区就享受不到这个待遇。
费:是这样的,外商可以多得到一些便宜,他就愿意来了。
张绪武(系副省长,与费老一起来昆山,以下简称张):国家开发区的外汇留成也有优惠,和深圳特区一样,它创的外汇可以全留,一般开放地区只不过能留25%。
吴:我们区内的印染厂去年出口创汇5000多万元,如果按开发区政策,可以直接出口创汇,外汇还可100%全留,现在只能通过外贸部门出口,外汇都给外贸部门拿去了。
张:按说,他们新办了一些企业搞出口创汇,要尽力扶助,但政策上有困难。
吴:开发区还有一项政策优惠,就是开发区前5年可以不上交财政收入,这样可以积累一些资金用于开发区的建设。
张:还有一项政策,如果加工品在开发区以外地区生产,拿到开发区加工可以增值20%,就可以算是开发区的产品,这样,产品出口的外汇收人可以100%留成,比如,生产的玻璃杯到开发区进行包装后,它能增值20%以上,出口后,就可以算是开发区产品出口,外汇收人全留。
吴:另一项政策就是上级专门给开发区一块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盘子。如果没有计划就是有了钱也不能投,不能办企业。今年我们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是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个人建房投资计划是1.7亿元,而我们这个开发区今年就需要投2亿元,差距实在太大。主要的优惠政策大约就这些。
张: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外商的,另一部分是对开发区讲的,这一方面,国家少收一点财政,还拨一点款。
吴:如果这些优惠政策能够兑现,昆山的开发区发展要快多了,现在是动不了,脚步迈不开。
费:我再问一下,如果批准开发区,当然有利于地方的发展,于国家呢?有多少好处?长远的、现在的,说一说。
吴:如果批准,我们的发展肯定要快得多了,发展速度可以达到蛇口工业区的水平,蛇口是8年达到工业产值10个亿,我们不要国家花钱,只要这些政策,8年也能达到10个亿。
费:这个很好,要记下来。
吴:财政收人我们可以比蛇口多。有了这些政策5年以后,可以上交税收5000万元,可以多创5000万美元的外汇。这样,外商肯定来得多了,发展就快了。另外,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就多了,基础建设也就快了、好了。现在我们每年只能自筹1000多万元,投一点,搞一点,地方感到很吃力。总之,批准办开发区,创汇、创收都会提高。另外,昆山开发区发展了,还会带动邻近一些地区的发展。我们的开发区自己总结有三个作用:一是窗口作用,即通过开发区接受、传递信息,吸收先进技术。二是示范作用,全县各乡镇仿效开发区搞了不少工业小区,效果很好。三是龙头作用,开发区的企业可以带动一大批企业为之配套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现在区内的劳动生产率比其他地方高出2倍。开发区是7万元,其他地方平均只有2.2万元。区内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的劳动生产高达60万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通过开发区的发展,可以不断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好处很多。
费:这是一方面的问题,另外,要说服人家,就是说明为什么昆山能够这样搞?
吴:首先,我们有地理位置优越这个条件,航空、港口、水路、铁路、公路十分发达、方便;另外,我们是江苏的东大门,离上海很近;再有,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开发区初具规模,达到“七通一平”,已办了30多家企业。我们还有劳力、技术等优势。现在我们正在走一条新的路子,就是发展中中外合资企业。原有我们与上海、贵州、江西等地搞了联营企业,再加上外商,就变成中中外企业,效果很好。我们有地理位置和劳动力优势,外地企业有技术的优势,外商有国际市场信息,国外销售渠道,三个优势结合就能使企业健康发展。
费:这条很好,不一定一口气办成中外合资企业,可以先搞国内联营,在这基础上再办中外合资企业。
吴:这样的企业,既有内销,又有外销,外汇企业可以留,我们今后要走中中外的发展路子。
张:省里很支持昆山。在财政上,也给了一点支持,我们省里并不宽裕,这样做,财政上缴减一点,实质上表明省里承认、支持昆山开发区的。
费:事实上,省里给了昆山优惠,是不是?省里面是没有问题,那么批办的困难关键在哪里?
吴:关键在国务院。国务院特区办的领导来昆山视察过,认为是可以的。去年,在天津开了个全国开发区研讨会,叫我们昆山也去了,不过不算正式代表。我们在小组会上发了言,大家很感兴趣,要我们去大会上发了言,反响很好,还把我们的材料在大会上印发。可惜我们不是正式代表,国务院没有发过红头文件,原来国务院考虑过昆山的要求,发生了动乱,把这个事情耽搁,现在要重新来。国务院特区办曾表示过,如果再批开发区,昆山是第一候选对象。
费:国务院曾有这么一个打算,有这么一个条件,这很好。
吴:特区办认为昆山开发区有些作用,是自费开发的,别的地方搞开发区要花国家很多钱。
费:现在昆山已经具备很多条件,关键是要做一下工作,促成一下,使昆山开发区得到正式批准。上次我们一起商量,考虑人大提案的办法,人大提案国务院总是要答复的。这次我出来视察,同张省长一起到昆山,看了昆山开发区的情况,我们可以以人民代表作个提案,明年三月在大会上提出。提案可以这么说,为了发展江苏经济可以在苏南搞个开发区,昆山条件已经具备了,苏北已经有开发区了,苏南还没有,以这个口气说。这个事情,大家都在这儿,我表个态,听了和看了实地,总的我认为昆山办开发区,是个好事,是可以起作用的,因此,请你们帮助我起个草,我走之前,交到我手里,我要与韩培信同志也谈一谈,他同意的话,我们就办一下。
张:这个事情主要是国务院副秘书长、特区办主任何春霖同志负责。
吴:何春霖同志来过昆山,他很支持。最近省开放办来昆调查,写了个材料,报给了有关部门,建议要解决这个问题。
费:这个材料你们也附给我,我尽量出把力,推动推动。
吴:这是我们昆山的一件大事。
张:也是我们省里的一件大事。
费:我想下面都同意,省里也赞成,上面的事情可能要好办一些。
张:现在的情况是:对外开放以后形成了两个沿海开放区,一个是珠江三角洲,一个是长江三角洲。在这个基础上,国家又批准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14个城市中有13个搞了开发区,开发区是与开放城市联系起来的,而开放城市又与港口联系起来的,像湛江、宁波、上海、连云港等都有港口,后来又批准了一个山东的胶州湾开发区。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个步子走得太快了一点,好多地方没有产生效益,13个开发区不到一半有经济效益,大多都还在投资开发阶段,所以国家觉得步子太快了,因此就考虑调整巩固等问题,这是一个矛盾,现在只能暂时不再批。第二个矛盾是省与省之间的平衡问题。例如济南、沈阳都要搞开发区,现在国家没有批准,原因是因为离海岸太远了,国家的方针,第一步先搞沿海地区,靠内陆的地区暂缓一下。上次我们省里边曾提出,全省就剩下徐州、淮阴没有开放,是不是请国务院也批了?但上面没有批准,原因是平衡问题,如果批了,济南、沈阳怎么办?但是,昆山的情况不同,它具备许多条件,第一,它是沿海地区;第二,昆山的工业水平比较发达,本来国家已有个方针,就是开发区主要搞工业开发,工业水平是否发达这个条件很重要,昆山又具备了这个条件,昆山紧靠大上海,与上海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地处江苏精华地区苏锡常,我看南通、连云港、常州还不具备这个条件;第三,昆山离张家港港口不远,况且它又紧靠上海港。再有,航空港虹桥机场离昆山很近,沪东到机场的距离比昆山到机场的还远,又有沪宁铁路和312公路国道,这些条件十分优越;最后,我看昆山还具备一些技术、人才的优势,我们昆山的领导不是很具有战略眼光嘛!
费:很好,关键是国务院了,我们愿意做进一步工作,当然我一个人的力量不行,要联系一些,江苏代表不是有好多人吗?
张:去年苏州大概有过这么一个提案,因为条件尚不成熟,没搞成。这次费老来昆,费老是副委员长,要我们省里做什么,我们来做。
费:省里有哪些人大代表?
张:韩培信是人大代表,孙颔是、孙家正是、吴锡军和我都是,苏州的俞兴德也是,因此没有问题,如果到时费老一声号召,我们积极响应。
吴:费老,一个提案需要多少人提?
费:20人,苏州同意,省里同意,我们专家也同意,三方面合起来,力量就比较强了。提案不需要表决,只要送交国务院就行了,国务院会答复的。好了,今天我们就商量这个事情,就这样吧!
费老回北京以后,他不仅将调查昆山开发区的情况报送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常务副委员长,而且领衔联名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呼吁将昆山开发区列为国家级开发区序列。
作者 原昆山市委书记 吴克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