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从“单极”到“多核”的嬗变
时间:2014-06-10 19:50:5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熊丽 

    城市之兴源于集聚,城市之弊也来自集聚。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城市的“集聚不经济”导致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以解决“城市病”为导向,发达国家有意识地建设一些新城或卫星城,同时加强与周边区域的互动发展,以疏解中心城市的部分功能,都市圈由此形成。

  自1957年法国经济学家戈特曼首次提出该想法以来,“大都市圈”概念在全世界被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经济竞争格局已不再是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而主要表现为以中心城市为主导的都市圈之间的竞争。都市圈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为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都市圈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在更高水平上整合和优化各类资源。全球五大世界级都市圈的实践证明,这些大都市圈以一个或若干个大城市为核心,形成了经济社会活动活跃、功能互补性强的空间圈层结构,成为所属国家的创新中心和竞争力高地,并且较大程度地缓解了单一城市因人口、资源、人类活动等因素过度聚集而产生的各种城市问题。

  纵观国外大都市圈的发展历程,尽管各具特色,但基本都经历了“核心城市壮大”、“单核心都市圈建成”、“多核心都市圈域合作发展”、“大都市圈协调发展”四个阶段。从功能过度集中的“单极”到形态上各自独立、功能上紧密联系的“多核”,进而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外大都市圈空间发展的重要经验。

  高度重视规划的引导作用。在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都市圈的形成中,都制定了权威、缜密、科学的发展规划。比如,伦敦都市圈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始终如一的基本指导思想。1937年,英国政府成立“巴罗委员会”,1944年完成轮廓性规划报告,其后又陆续制定了伦敦市和伦敦郡规划。当时的规划方案是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建设四个同心圈。上世纪60年代中期,编制了大伦敦发展规划,以期在更大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上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调整了疏散大城市及建设卫星城的有关政策。1978年通过《内城法》,开始注重旧城改建和保护。

  建立有效率的产业链和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纽约、东京、伦敦、巴黎都市圈通过对产业空间布局和地域的合理分工,实现了产业的多样化发展,使得整个都市圈实现了“共生共赢”。从区域发展看,中心城市要疏散传统的生产制造功能,向更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转变。以巴黎都市圈为例,经过几十年的规划发展,巴黎作为中心城市聚集了众多国际企业总部和高级研究机构,成为经济、商贸、会展、文化、旅游之都;郊区则成为工业聚集区,并形成了合理的专业分工。

  发达的基础设施与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是纽带。从发达国家大都市圈建设来看,核心城市对周边的辐射带动离不开便利、完善的交通网络支撑。比如在东京都市圈的五次大规划中,每一次都贯彻了以轨道交通带动城市发展的理念,公共交通优先是首要原则。如今,城市电气列车、新干线、轻轨、高架电车等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将东京中心区过度集中的人口、行政、经济、文化等职能适当分散到整个大都市圈甚至更大范围内,使东京都市圈实现了由原来的单中心发展模式向多核心、功能分散模式的转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已经具备了成长为世界级大都市圈的巨大潜力。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仍有待思考与探索。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