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7月08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北京禁止污染企业“携污”去外地,此话怎讲?
时间:2014-05-19 20:51:19  来源:红网  作者:知风 

    北京市已确定今年重点调整退出石灰、石材、建筑陶瓷、铸造、锻造、印染等12个工业污染行业。17日北京市经信委消息,北京市原定于今年年内实现调整退出300家污染企业的目标,将提前在今年10月底前实现。经信委主任张伯旭表示,所有北京市调整退出的污染企业,绝不能带着污染迁到外地。(5月18日《新京报》)

  “绝不能带着污染迁到外地”,这句话本来很简单,而且义正词严。然而,依照这句话的“出处”,或被要求“绝不”的对象,这句话又变得十分“费解”。

  如果北京这次行业调整的原因无涉工业污染,那么,要求相关被调整退出的企业在异地重建时必须“净身”,这也在情理之中。就像百姓搬家,借机彻底搞一次大扫除。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被调整退出的是300家污染企业,也就是说,北京已经受不了这些企业带来的工业污染,只能采取“清退”的“扫地出门”措施。

  对于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扫地出门”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要求它们“绝不能带着污染迁到外地”,给人的错觉就是不可能再异地重建。道理很简单,在北京只能用“不得提供新增授信支持,不再换发生产许可证,限期办理工商注销登记”让其“寿终正寝”的工业污染行业,怎么可能到异地“净身”复出?如果能够“净身”,何必还要“清退”?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介绍,这些企业将在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的基础上与周边城市进行合作和对接。目前,本市工业企业已在河北固安、天津宝坻、内蒙古乌兰察布等多个周边城市展开了产业对接。”这就使得“绝不能带着污染迁到外地”这句话,让人难以理解。这些企业因对北京造成工业污染而必须被“清退”,而“清退”无疑隐含了治理的难度,甚至治理无望。那么,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周边城市,反而具备更强的治污能力?

  当然,借搬迁对这些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是可能的,但“绝不能带着污染迁到外地”的表述有点轻率。毕竟,这是对一批带有污染“顽疾”的企业的转移,如果一句“绝不”就能让其“洗心革面”,何劳异地迁徙;或许,由于异地的环境空间、人口密度的现状,能有利于对污染的治理,或者相对减少了受污染的程度,出于这种考虑的企业搬迁也是常见的。但是,严格到“绝不能带着污染迁到外地”,除了给接受这些污染企业的城市一颗“定心丸”,消除由此带来的担心外,只剩下“得了便宜卖乖”的口实了。

  其实,将工业污染行业调整退出北京是很正常的。无论作为政治中心,还是当前城市人口密度和发展空间,都有对某些工业企业疏散转移的必要。但是,这种利弊权衡下的“择优”举措,不能用两全其美加以诠释。至少在公众要求“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舆情下,一句“绝不能带着污染迁到外地”怎能令公众信服?纵然在高科技和足够资金的支持下,异地搬迁后的工业污染行业“不再具备落后产能生产的能力”,但也不能用一句“绝不”,把对北京已经“容不得”的工业污染行业的分流改造和治理,说的像一条行政命令即可以解决似的。不然,人们或许会想,对治理扰人的雾霾,究竟是缺技术还是缺资金,抑或缺一条“绝不”的行政命令?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