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5月19日报道,“三千块钱想请一个技术工开玩笑,找一个大学生还差不多!”近日,这样一则段子在互联网上“火了”。在大家调侃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境遇之余,更多的人开始思考,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大学教育。今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时提到,“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其后的3月22日,主管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的演讲中释放出信号——600所地方本科院校将转型为职业教育。
众所周知,现在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量毕业生“毕业即失业”——或者回家或飘在大城市里待业。5月13日出炉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初次就业率仅为75.4%,低于重点本科的75.5%和高职高专的78.1%,则直观地说明了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大于高职高专毕业生。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大量地方院校本科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并不需要,市场大量需要的是掌握职业技术方面的一技之长的劳动力。因此,大量地方本科院校就着实需要尽快转型为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与企业和市场紧密对接,以便让毕业生能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我国的高校有很多。教育部的权威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6月21日,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普通高校共达2198所(其中不包括军事院校和一校两地办学的)。本科院校共有877所,其中公办院校778所,民办院校(不包括独立学院)99所——大学384所,学院493所(其中院校名称为“地名+学院”的95所,大多为近几年高职专或中专升格而来);中央部委本科院校(不包括新疆建设兵团)110所,地方本科院校767所;建校不满15年的院校308所。高职专院校共有1321所——公办院校996所,民办院校325所;大学6所,专科学校133所,职业技术学院658所,职业大学10所,学院6所;建校满15年的院校仅146所。独立学院有292所,其中162所院校建校刚满10年,130所院校办本科的学校历史不足10年。
毋庸讳言,我国高校虽然这么众多,但高等教育的结构和质量却有很大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导致大量毕业生“就业难”等重大社会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是国家事实上并不需要这么多本科院校去培养那么多的本科学术型人才,而需要大量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比如紧缺、亟需的高级钳工、铆工、模具工、电焊工、打磨工,并推动社会整体就业形势的改善。其次是地方高职高专院校一窝蜂地竞相升格为本科院校,既严重影响了国家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又造成地方院校不能很好地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众所周知,现在许多本科院校的教育可以说就是在放羊,毕不了业的本科生很少。因此,大量不合格的本科生流向社会,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所谓的本科人才。他们虽然手持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但却不是名副其实的,动手能力甚至根本不如一些高职高专毕业的,因此就“硬性”就业难。
进一步来说,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着实迫切需要高等教育能够与之适应。这就客观上要求国家必须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降低本科院校所占全部高校的比例。与此同时,我们其实也都知道,许多高校虽然费尽心思、花了很多钱成为本科,即“升本”成功,然而事实上的办学却很难达到像样的本科层次。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地方政府和这些院校的领导的政绩冲动在作祟。因此,教育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些升格的冲动,并引导地方高校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转型,密切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我们看到教育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着手解决:一是改革高考,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学术型高考和技能型高考;二是组建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并将做几百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
当然,虽然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是利国利民的正确改革,但却肯定并非一件易事。比如,起初是利益相关者观念上的抵制,接着是高校领导干部和教师出于自身利益的不配合,甚至破坏。当然,一些高校之外的党政部门的领导,在传统政绩观的作用之下,也会阻挠。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必须要打一场硬仗,坚决肯下硬骨头。因此,一方面就必须要牢牢坚持改革的大方向不动摇,另一方面则必须要通过良好的顶层设计,用政策引导与激励等,积极排除各种各样的阻挠,战胜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此同时,还要引领好社会舆论,让大家支持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改革工作。
总而言之,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教育部也的确下定了决心要切实推动高等教育调整结构,并把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视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突破口。通过这样的改革,未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预计会“金字塔化”,亦即如德国一样,大量职业教育院校,少量普通院校。德国现有430多所高校,其中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应用技术大学占到整个高校总数的50%,而综合性大学则只占到25%,并且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良好。因此,我们满心期待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改革的努力能够早日取得利国利民的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