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任山西省委书记不久的袁纯清,开始重提“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意将太原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大都市。
此前,太原经济圈多次列入山西省和太原市的议事日程,但无实质性进展。
7月20日,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牵头的《加快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发展研究》初稿形成,并对外征求意见。
“目前,初稿正在晋中、吕梁、忻州、太原等地征求意见,有望近日形成正式文本,由省委书记袁纯清亲自主持发布。”山西省政府官员透露。
从国家战略层面分析,太原经济圈与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和昌九工业走廊并列为“中部六极”。山西地处中部六省最北段,太原经济圈是中部“六极”中较弱的一极。
山西若要在中部“诸侯经济”中崛起,需打造中部地区发展的“北引擎”。这一“引擎”便是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
袁纯清亲自推动
本报记者所掌握的《加快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发展研究》初稿显示,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定位为:国家新能源建设服务中心、世界不锈钢和镁合金深加工基地、世界级煤机生产基地;华北和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散中心;全省经济、文化、政治和科技创新中心。
到2015年,太原城市群总人口达到10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6000亿元,占到全省的45%;财政总收入达到95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 10%;城镇化率达到70%;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25% 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减少3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下。
初稿将太原、晋中、吕梁、忻州的24个市县纳入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中。这24个市县包括:太原市10个县(市、区);晋中市榆次、寿阳、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榆社;吕梁市交城、文水、 汾阳、孝义、岚县;忻州市静乐。
“该区域规划类似清朝时期太原府和汾州府,地处太原盆地范围内,有广泛的天然联系;文化上,民俗风情非常相似;经济上,产业互补性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各地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说。
初稿同时为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的建设路径做出了布局。首先是举全省之力加快太原发展、强化太原的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太原“八个功能区”建设,做大做强十大产业板块,把太原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大都市。
其次,加快太榆一体化步伐,实现二者规划、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一体化,使之成为太原经济圈发展的“龙头”和带动太原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圈层;
第三,以太原市区为核心,以汾河为主轴,加快构建“结构有序、 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太原城市群体系;四是构建功能科学合理的特色经济区,即:太榆新型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经济区、太钢不锈钢和新材料经济区,并州新型煤化工经济区和晋商国际文化生态旅游经济区。
“大太原”的推进难题
太原经济圈建设需要“大太原”作为支撑,“大太原”建设绕不过去的槛儿便是太原、晋中同城化。
“太榆同城化”、“太榆一体化”、“太原晋中同城化”等诸多概念出现在太原、晋中两者之间。“‘同城化’与‘一体化’不同,‘同城化’意味着两地协调发展,实现经济一体化;而‘一体化’更强调行政区域一体化。”晋中市政府官员解释。
本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太原方面更希望将晋中市榆次区纳入太原行政区划之列,用以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太原和榆次一体发展。对于榆次这一风水宝地,太原方面“觊觎” 已久,在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的研究报告和文件中,多次提到打破行政区划,将榆次并入太原。
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也在不同场合表示:“推进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建设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瓶颈性难题。需要从更高层次研究行政区划改革大思路,尽快建立高层支持的领导机构,加快路网建设,确保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申维辰所指的行政区划改革便是太原和晋中的行政区域调整,将榆次并入太原。
不过,一位晋中官员说,“这一思路在太原已根深蒂固,是太原方面一厢情愿,与晋中思路不一致”。
他透露,晋中始终坚持在不打破行政区划的前提下,实现太原、榆次两地同城规划、一体建设、错位发展,打造核心区整体优势。
“同城化发展并不是两城并为一城,而是体现在城市发展质量、规模、效益上。将榆次划入晋中的提法是不科学、不妥当的。将调整行政区划作为经济圈建设的手段,不仅操作难度较大,而且会极大地挫伤合作一方的积极性。”晋中市政府官员说。
晋中不希望榆次从其辖区内剥离出去,另一原因是榆次区强大的经济实力。根据记者了解,榆次经济总量占晋中15%左右,且是晋中第三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榆次第三产业的比例在60%~70%,是山西省产业转型的典范。
行政区划的纠葛成为太原与晋中难解的命题。山西省住建厅总规划师李锦生认为加紧太原南部和晋中北部的规划衔接,可以划定两地共建区,实施相同的产业政策,这是太原城市群发展中亟待推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