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翻新古村离“给长城贴瓷砖”有多远
时间:2014-04-22 20:01:14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林琳 

  如果这些古村落的所在地想做好“古村旅游”这篇文章,最好的做法是对那些原汁原味的东西最大限度地保留和保护,而不是急于给它们“镶金镀银”,修葺一新,甚至到了给秃山刷绿漆、铺塑料树叶的造假地步。

  “徽州蜀源村今年开始改造牌坊周边的历史环境,把农田给填埋了,搬来几块大石头,还花钱买了许多塑料藤蔓挂起来。”据4月20日《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长期致力于保护徽文化的摄影家在网上发文,曝光安徽徽州一些古村“翻新”现象。记者调查发现,受到质疑后已有村庄开始往回改了。

  古村翻新改造、古建筑推倒重建,错落的石板路被换成整齐的新石板、老宅子被翻修成小洋楼……近年来,这样的新闻屡见报端。每一次,都会有人感叹,“再也回不去的家乡”;也有人遗憾,“还没来得及看上一看”;也必会有人无奈,“从此再无去的必要”。

  2012年,曾有媒体报道,“全国230万个村庄中,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还剩下两三千座,而在2005年还是约5000个。”7年消失近一半,这个速度令人心忧。时至今日,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还有多少?江南的小桥流水还有多少?全国的古村落还有多少?相关讨论总能引来阵阵惊呼、哀叹。而与此相“辉映”的另一番景象是:有的古迹里有了私人会所,有的风景名胜里有了别墅豪宅……

  前些年曾有一个段子很流行,说有“四大工程”是“给长城贴瓷砖,给赤道镶金边,给珠峰装电梯,给黄河安栏杆”。其中有几层讽刺意思:不切实际的痴心妄想;热心做高成本却没必要的事;有钱花不到点儿上的“土豪”思维。反观时下一些地方在发展旅游业、发展经济的名义下,斥巨资让古建筑“旧貌换新颜”、再造古城之类的行为,颇有几分“四大工程”的“豪迈”。

  如果人们想看大都市的奢华气派,大可以去北上广——古村落吸引今人的地方,恰恰是有别于喧嚣繁华都市的那份宁静质朴、沉淀与沧桑,那份“天然去雕饰”。如果这些古村落的所在地想做好“古村旅游”这篇文章,最好的做法是对那些原汁原味的东西最大限度地保留和保护,而不是急于给它们“镶金镀银”,修葺一新,甚至到了给秃山刷绿漆、铺塑料树叶的造假地步。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旧房改造、农民上楼或许是必然趋势,但这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想建新房,不一定要推倒旧房;需建宾馆等配套设施,也不一定非要建在古村“近在咫尺”的位置;至于确实年久失修的房屋,也大可以在尽量保留原始风格、形状、材质的前提下去修缮;那些“异域风情”的东西也大可不必去引进,如果人们喜欢,自会去它们的“老祖宗”所在之地,又何必来“山寨”所在?古村落所在的地方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旅游业的“各领风骚”在于独具风格,而不是千篇一律。古城、古村保护与城镇化之间应该有一个平衡点,懂得取舍和进退。

  当然,一些地方未必不懂这些,只是那些“推倒重来”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实在诱人。拆迁可以为GDP作贡献,盖新房同样可以为GDP作贡献,推倒一个村子,可以建起成片高楼,一砖一瓦都可能成为某些人牟利的载体。

  当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原汁原味”步步被损毁、践踏,而一些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时,我们离给“长城贴瓷砖”的“伟大工程”还有多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