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粤普之争”的博弈:粤语到“捍卫”的地步吗?
时间:2010-07-26 10:59: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景华 

7月以来,广州市政协一份关于增加电视台普通话播音时间的提案,引发了一场关于“粤语存亡”的大争论。从政协委员到普通市民,“保卫粤语”成了重要话题。普通话与粤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份提案引发的“推普废粤”之争

今年6月,广州市政协针对亚运会软环境相关问题进行调研时,在其网站上挂出了关于广州电视台播音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观众希望广州电视台继续沿用粤语播报方式。

7月5日,广州市政协提案委副主任纪可光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建议》提案交给广州市市长万庆良。其中一条是:亚运会今年11月要在广州举行,建议在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和主要频道黄金时段的新闻播音,由粤语改为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办好广州亚运会创造条件。

随即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发出一条微博:“今天获得消息,广州市政协将正式建议广州电视台新闻和综合频道全部或在主要时段改播普通话,母语危矣!”短短几个小时,便有上千条评论和数千条转载。

几天后,广州当地媒体报道了广州某小学“封杀”粤语一事,讲述了老广州祖孙语言不通、新广州人想学粤语而无环境的经历。这一消息无疑令反对提案的广州人郁闷纠结。

一时间“保卫粤语”之声四起。

《新周刊》执行主编封新城一条微博:“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成了转发率最高的评论之一。

广东著名媒体人陈扬叹息:“粤语沦陷。被消失的方言后面必定是被弱势的文化。”

 更有网上无数的留言力撑“粤语”:“粤语是很多海外华侨华人维系故土的根,不能砍断。”“粤语、普通话之争实际上是南北文化冲突,岭南文化垂危。”

值得注意的是,在反对提案、捍卫“粤语”的广州人中,有众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7月11日,一批广州本土的“80后”在广州一家公园集会,利用“快闪党”的方式齐唱粤语歌。

“保卫粤语”背后的文化焦虑这场辩论,把建议在电视台推广普通话的代表人物、市政协提案委副主任纪可光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上谑称他为“碎粤神偷”。

在广州出生、长大、工作至今的纪可光,在接受广州媒体采访时表示:广州不仅仅是广州人的广州,它还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的广州,也是国际化的广州,广州应该有开放、包容的胸襟,让在广州学习、工作的外来人融入广州,而这种融入首先是语言上的融合。我不是建议“取消粤语”,我只是呼吁主频道应以普通话为主。

其实,早在2009年,为迎接亚运会,广州电视台就投资3000万元,将原来用粤语播出的经济频道改为普通话播出,另将粤语播出的 “午间新闻”也改为普通话。然而,改版后的经济频道收视率并不理想,今年初又改回粤语播出。不过,在纪可光看来,收视率与思想观念、节目制作、播出质量有很大关系,为了追求收视率而改用粤语是“因噎废食”。

令人不解的是,在广州市政协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建议》中,共有35条,为何这条增加电视台普通话播音的建议令广州人有如此大的反应?

力挺“粤语”的韩志鹏认为:广东话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很多海外华侨华人只会说广东话,这是维系华侨华人的一个纽带。粤语与本地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如果粤语没落,生活方式也会随之改变。我怕广州人到时会集体失忆。

粤语真的岌岌可危,到了“捍卫”的地步吗?

一直关注“粤语存亡”之争的一位中央驻粤媒体的刘先生表示,“粤语沦陷”纯属杞人忧天。在广东,粤语主要包括广府话、客家话和潮汕话, 但一般人认为,粤语是指在粤港澳地区通用的广府话,也叫白话,是保护情况最好的方言。目前全球粤语使用人口大约有6700万,粤语不仅在海外华人社区中被广泛应用,而且支撑着粤港澳为中心的岭南文化,有着顽强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一位政府公务人员认为,“一个城市要走向全国,就需要沟通。外地人都不明白电视里讲的是什么,他怎么了解广州?电视台不讲广东话,不等于就是扼杀了这门方言。”

其实,随着广州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移民、“新客家”大量涌入,北方文化迅速渗透和浸染,使得岭南文化的发展空间萎缩,无形中加剧了粤语圈的文化焦虑。

“粤普之争”的文化博弈

对于“推普废粤”之争,广州市政协有关人员回应道:广州电视台要取消粤语播音,显然是一个误读。广州1400万常住人口中,讲粤语的只有700万左右,其余大多数还是普通话受众。市政协的建议,只是希望综合频道等重要时段能够增加普通话播音。

据了解,近日广州电视台对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关于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应增加普通话节目播出时段的建议》作出答复,表示该台目前自办的各频道节目,普通话和粤语兼容,这种播出的现状有广州这座城市历史形成的原因以及现实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变动的考虑。

近日,广州市市委副书记苏志佳以接受媒体采访的形式,对“推普废粤”之争给出了“官方说法”。苏志佳表示,广州市委、市政府从来就不曾有过“废除粤语”、“弱化粤语”的想法。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及弘扬岭南文化的过程中,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不但没有矛盾,而且还可以相得益彰。

苏志佳指出,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粤语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岭南戏曲、音乐、饮食等息息相关,不仅不存在“废粤”的可能,而且对于本土优秀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向来是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不久前也告诫:“岭南文化不要断送在我们手里。”

有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广州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省人在广州定居,成为“新客家人”。而随着广州市中小学教育的普及与居民教育程度的提高,目前大部分广州人都能通晓普通话。普通话和粤语并用,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语言,已经成为广州人的生活方式。推广普通话与保卫粤语,不是“ 非此即彼”。推广普通话,是要实现的“语文现代化”;而“保卫”粤语,是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普通话和粤语播音时长之争,背后是文化多样性和统一性相融合的问题。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场“粤语存亡”之争,人为放大了粤语与普通话的矛盾对立,过度解读粤语的存亡去留,不仅仅是一种情绪化的媒体误导,更是一种伪文化保护主义。

其实,无论是“推广普通话”、还是“保卫粤语”,“粤普之争”的背后是对岭南文化式微的恐惧和对本土文化保护不力的担忧。有学者认为,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但文化建设差强人意。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北风南吹,粤语及其文化正逐渐退出主流,不再成为流行文化的风向标。年轻人不再以说粤语、带港台腔为时髦。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文化优越感不复存在,这场争论也就应运而生。

在正确看待这场争论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员流动的频繁,越来越多的方言正面对着退化甚至消亡的危险,地方传统文化有离人们渐行渐远的趋势,这确实也值得人们深思。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