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北京打响“城市病”攻坚战
时间:2014-03-24 10:13:05  来源:城市化杂志 

编者按:

    未来10—20年,中国城镇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也将是中国城镇化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期,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近年来,由人口膨胀引发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住房紧张、看病难、上学难等种种“城市病”对北京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去年12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全面打响治理“城市病”攻坚战,今年 “城市病”首次写进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承认北京在取得举世瞩目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城市病”,并提出了从人口规模、大气污染到垃圾处理等具体举措,足见北京市打响治理“城市病”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2月25日—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首都更好发展特别是破解特大城市发展难题,走访多个地方进行考察调研,听取汇报,探讨解决“城市病”的对策,并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本期热点栏目特别刊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以及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就北京治理“城市病”发表的观点以及将采取的举措,以飨读者。

    习近平肯定北京“城市病”治理成绩 就发展提五点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首都更好发展特别是破解特大城市发展难题进行考察调研时强调,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北京要立足优势、深化改革、勇于开拓,以创新的思维、扎实的举措、深入的作风,进一步做好城市发展和管理工作,在建设首善之区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6方面提醒如何避免“大城市病”
    在考察中,习近平对破解特大城市发展难题谈了许多看法,提了许多要求,这些既是对北京的要求,也给全国大城市在发展中如何避免“大城市病”作出了明确而清晰的提醒。

    【谈城市规划】
    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首都规划务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人口资源环境,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

    【谈遗产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是张金名片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谈老城改造】
    老城区改造要回应不同要求
    老城区改造要回应不同愿望和要求,工作量很大,有关部门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大家要多理解多支持,共同帮助政府把为群众办的实事办好。

    【谈环境治理】
    环境治理必须紧紧抓手上
    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大气污染防治是北京发展面临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要坚持标本兼治和专项治理并重、常态治理和应急减排协调、本地治污和区域协调相互促进,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要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谈交通出行】
    解决交通拥堵放在重要位置
    北京如何解决好海量人口的出行问题是个大难题。要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安全保障制度一定要严密,安全检查措施一定要严格,安全运行工作一定要严谨。

    【谈历史文化】
    重视修史修志要让文物说话
    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对北京城市发展提出5点意见
    考察结束时,习近平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北京市的工作汇报。他在讲话中肯定了北京市近几年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打响治理“城市病”攻坚战所取得的成绩,就做好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
    习近平指出,建设好首都,推动北京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北京地位高、体量大、实力强、变化快、素质好,是其主要特点和优势,同时不断发展的北京又面临令人揪心的很多问题。把各方面优势发挥出来,把各种问题治理好,要处理好国家战略要求和自身发展的关系,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提高发展水平。

    习近平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五点要求。
    一是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二是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三是要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高度负责精神,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
    四是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
    五是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郭金龙:打好治理“城市病”的攻坚战

    必须痛下决心治理北京“城市病”
中央对经济形势做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北京是较早进入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的,也必然先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迈过转方式、调结构这个坎。
    北京仍然是发展中的城市,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率,但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不能以生产总值论英雄,更不要为生产总值增长率、排名排位等纠结,要理性对待换挡时期的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守住底线,防范风险,既不简单追求过高速度,又不能看着滑出底线而无所作为。
    要努力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民生改善、就业比较充分的速度,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速度,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2014年北京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7.5%左右,略低于今年,是统筹考虑抓改革、促调整、惠民生、防风险等各方面因素确定的。这个指标与调整后的“十二五”规划指标是相衔接的,速度也不算低。实现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每年7.2%就够了。之所以考虑将明年的经济增长指标定在7.5%,一定意义上是为了保就业、稳定市场预期。各区县要根据功能定位和发展实际,科学确定本区县的发展目标,不盲目攀比速度,不搞层层加码,不把预期性指标变为约束性指标。
    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发生了沧桑巨变,但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集中表现为“城市病”,如人口无序过快增长、大气污染、交通拥堵、部分地区环境脏乱、违法建设问题突出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影响首都形象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必须痛下决心进行治理。

    全面推进“城市病”攻坚战向纵深发展
    “城市病”,本质是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打好治理“城市病”的攻坚战,要按照中央对特大型城市建设管理的新要求,深入把握首都城市发展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统筹谋划、综合治理,既要有战略上的总体考虑,又要有战术上的分步实施,既要有打攻坚战的决心和勇气,又要有打持久战的耐心和毅力。要直面矛盾,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全面推进治理“城市病”的攻坚战向纵深发展。
    去年中央召开了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国的城镇化有了很大发展,引起了巨大的历史性变迁。改革过程中的城市化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阶段性特征。对于北京市来说,要进一步深化城镇化改革,建好这个“城”。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以全面深化改革的视角认真研究一个“城”,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审视北京这个特大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特点。
    去年起,北京提出全面打响治理“城市病”的攻坚战,今年将向纵深推进,这个仗一定要打下去。要结合总体规划十年评估,考虑总体规划修改,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明确人口总量、城市规模、生态环境的控制目标,坚决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
    关于特大型城市人口调控问题,北京达到人均两万美元的GDP,肯定会有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如何保证城市的正常功能,如何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不仅仅是户籍人口做到这些,外来常住人口既要尽义务,也应该享受服务。对来这里的每一个人,我们都要善待,户籍人口也好,常住人口也好,也包括流动人口。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北京形成了新的人口二元结构,出现了老市民和新市民等一些问题矛盾,这集中表现在户籍问题上。新老市民之间要消化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这种问题,要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审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特大城市控制人口需要探索改革,所以北京将推出居住证制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要尽义务,同时可享受权利和服务。此外,今年北京还将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协作,探索区域人口调控综合协调机制,促进人口有序流动。
    治理城市病,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新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机制,破解首都环境建设难题;要抓住人口增长过快这个影响首都城乡环境的症结,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以业控人,加强出租房屋规范化管理,做到以房管人。要坚持严格依法管理,探索用立法形式把治理交通拥堵等顽症痼疾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
    要坚持统筹谋划,综合治理,进一步聚焦大气污染、违法建设、垃圾污水处理、散煤燃烧等群众关心的工作重点,让治理成果更多更快惠及民众。

    王安顺:直面城市病,提高北京可持续发展水平

    2014年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治理“城市病”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北京已经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综合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但在长期快速发展中,也积累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城市病”,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面对新时期首都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战略定位,深刻认识阶段性特征,咬定目标不放松,解决问题不懈怠,探索创新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把首都建设好、发展好。
    第一,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从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从群众期盼、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改起,建立健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资源配置体系和首都功能调控体系,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第二,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在首要位置,不单纯以地区生产总值定政绩,从首都城市性质、功能定位和资源优势出发,围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强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第三,坚持把法治作为治理城市的基本方式,创新社会治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加强法治保障,严格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维护首都安全稳定。
    第四,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标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解决好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重要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着力破解城市发展难题,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是现阶段躲不开、绕不过的发展难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首都形象,关系发展全局,必须严肃面对、标本兼治。
    加强人口规模调控。从落实城市功能定位、优化产业结构、调控资源配置、加强规划引导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控制人口规模的治本之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细化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切实把常住人口增速降下来。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对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进行人口评估和交通评价、水资源评价,研究建立与人口调控挂钩的政府投资、公共资源分配机制,明确区县调控责任,实行重点督查考核。二是抓好产业调控。修订产业准入目录,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标准,完善税收征管,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严控低端产业无序发展,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和非法生产经营。三是强化以房管人。支持制定房屋租赁条例,推广组织化管理模式,依法管理出租房屋,继续治理群租房问题。四是改进服务管理。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积极研究相关服务保障措施。做好流动人口基础登记办证工作,建设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推行居住证制度。
    全力治理大气污染。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扎实推进各项治理工程,确保完成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年度任务。改造燃煤锅炉4100 蒸吨,基本取消五环路以内的燃煤锅炉,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加快治理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原煤散烧,全面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全年削减燃煤260 万吨,退出污染企业300 家。压缩小客车年度配置指标,逐年增加新能源汽车比重,基本淘汰黄标车。严管施工现场和渣土运输,大幅减少扬尘污染。继续抓好大尺度森林和森林廊道建设,基本完成平原百万亩造林主体任务,做好森林和绿地的管护工作。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开展细颗粒物成因研究和减排关键技术攻关,抓好重污染日应急预案实施。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发挥全社会参与、支持、监督的积极性。
    着力推进垃圾污水治理。全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100 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 ,利用再生水8.6亿立方米。落实污染源头治理责任,加强企业污染源监管,创新河道流域管理模式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排污行为。健全垃圾处理体系和全过程管理体系,积极采用焚烧、综合处理和资源化技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增强资源能源保障能力。坚持最严格的水、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评价。全面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抓紧实施水系联通和水资源战略储备工程,改造300公里中心城区供水管线,确保汛后安全通水。加快构建综合防洪排涝体系,完成500 公里中小河道疏浚和23 座立交桥积水治理,抓好雨洪利用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能源供应的调度和储备,增强供气、供电保障能力。实施6500 万平方米住宅供热计量改造,对全市3000 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设置耗电限额,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推广应用节水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深入推进区域合作发展。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积极配合编制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抓紧编制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专项规划,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发展协调机制,主动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提高市场化合作水平,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区域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抓好京沈客运专线、京唐客运专线、京张城际铁路、京昆高速北京段、国道110二期等重点项目,促进交通一体化。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协同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等重点项目建设,整体构建区域生态环境屏障。继续推进对口支援和帮扶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陈刚:“三规合一”控制人口规模

     修改总规给城市功能“减负”
     《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20)》(以下简称“总规”)将在年内全面启动修编,这次总规的修改和完善,首先是按国家总规修编办法中要求,10年期满后要对总规有一次评估和修改,是对需要修改的地方修改,不是全面修编。同时,去年中央城镇工作会议对城市发展,特别是特大城市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有很多新的思想、观点,我们希望将它们贯彻到北京市总体规划中。目前北京面临一系列“城市病”,要从根本上来治本,也要在规划层面再思索。修改工作已列入市政府今年重点工作,很快就启动。
    首先是对城市功能定位、城市性质要再研究、明确。修改的总方向是减负,突出北京的核心功能,弱化甚至调整出一些与首都功能定位关联度不高甚至是影响核心功能的发展内容。研究这个问题,一是从首都北京的生态承载能力入手,包括土壤、水资源、能源、气候等多方面;二是从京津冀区域的角度,有一个布局和分工,对职能科学合理配置;还要从首都城市发展的规律来研究,作为首都适宜发展什么,有其自身的规律。这里面也包括市场规则、经济发展规则。比如国际总部、影响地区甚至国际的机构,适合放在首都;有的制造业,显然放在首都不适合。

    人口、经济建设、土地三规合一控人
    研究城市规模是总规一个核心内容。到底北京要搞多大,经济总量多大,人口多少,用地多少,边界在哪?有没有一个门槛、极限值?我们初步判断,北京产业用地规模过大。区级以上各类开发区、产业区占地600平方公里,区级以下各类产业用地占800平方公里。两个数字相加接近1500平方公里。这是个什么概念?整个北京城镇建设用地是3000多平方公里,其中一半是产业用地。
    北京作为世界城市,一般25%就是比较高的比例,我们占到了一半。下一步调整结构就要从这里下手,要减量,缩减产业用地,提高其集约度和使用效率。增加生态用地,增加绿地、水系、农业用地,增加生活用地,保证一定量的住宅用地供应。
    目前总规提出到2020年人口适宜规模是1800万。修改后,可能要求更严格一些,恐怕要从极限规模来研究。因为适宜规模是从当时情况提出的,城市承载能力会随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提高而变化。但从目前的历史阶段看,边界在哪,应该算出一个相对科学的值,否则规划控制规模没有意义。所以总规会提出一系列边界,包括人口、产业规模等。过去很多规划是一个扩张性规划,提出人口目标,但没有完全控制住土地,甚至根本没有控制住产业。若产业规模、土地规模不控制,这一系列目标之间是矛盾的,人口规模本身就无法控制。因此,提出经济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