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镇化,批量生产“活”的城市
时间:2014-03-18 20:25:22  来源:环球时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人为本是《规划》提纲挈领的思想重心之一。舆论普遍认同这是一个观念更新、要求更高的规划,它的实现值得全体中国人期待。

  来自中央的规划具有很高的立体视角,然而它能否通过各个层级的接力后,不变成各地圈地建楼的简单扁平化行动,却最终取决于各地的市委书记和市长们,取决于市场的活力能否让每一个具体的城镇建设变得有血有肉。

  历史上的城市多是自然形成的,工业化造成一些城市的快速崛起,但它们也大多经历了长时间的艰辛过程。比如中国的大庆、石河子等城市都起源于资源开发和会战,开始时非常简陋,但产业推动了它们的稳健发展。目前的城镇化显然无法借鉴它们的经验。

  今天的中国城镇化既有转移农业人口的急迫需求,又有中央的顶层设计,这两股推力之强大,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需要“批量生产”出许多城市,这不是出于设计,而是当代中国的唯一选择。这是罕见的动力,也是全人类都极不熟悉的挑战。

  现代城市都与工业化过程密切交织,换句话说,每个城市都要有自己的产业,有足够多的工作。而对中国的市委书记市长们来说,如何圈地建楼,他们大多都已驾轻就熟。但如何创造基建之外的就业,却能把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难倒。

  城镇化要带来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其核心是要增加市民的收入,创造更多高薪职位。这是比增加城市就业人口难度更高的一项工作。

  此外小城市要留得住人,尤其是能够吸引有才华的年轻人,还要在精神文化层面有自己的建树,形成面对大中城市的独特骄傲。这显然更不容易。

  中国城市建设近年有千篇一律的趋势,中小城市的楼越盖越高,而产业不见雄厚,文化资源尤其稀薄。几个特大城市吸附了国家大多数文化精英,产业特色明显的中小城市在全国屈指可数,在小地方定居的文化名人更是寥若晨星。

  城市建设最初都是粗糙的,当前的情况有一定必然性。然而由于中国城镇化的过程被现实需求逼着大大压缩,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就不能不紧不慢。否则许多小城镇建起来,它们或者是产业“空心”的,或者是文化“空心”的。

  这样的小城镇仍将是全国城镇化大潮中的“城乡结合部”,它们将无法安定下来,形成不了坚定、清晰的自我。它们有可能留不住人,甚至成为未来的负担。

  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些“烂尾楼”,有些城市还有盖好了但招不来商的“烂尾市场”。中国千万别出现乍一看挺漂亮,但设计功能只发挥出几分之一的“烂尾城镇”。

  需要多出能够吃透中央精神,又能创造性工作的市委书记市长们。城镇化的过程必须是扩大就业、产业升级以及文化再造的过程。地方官要有能力把城镇化的主角从以往的钢筋水泥变成别的什么,这是这个国家和时代对他们的呼唤。

  《规划》确定了中国下一步城镇化的路线,涌现一批优秀的操作者的确至关重要。然而这些操作者凭空变不出理想的城市,他们需要调动市场的力量,把企业推到前台,激发每一名市民的创造性。中国新型城镇化注定是社会力量的全面激活和解放。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