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学生的培养需要分层定位
时间:2014-03-10 20:47:07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周云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个热点。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们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指出:目前国内应届中学生90%上大学,仅10%上技校。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不愿意到一线工作,造成了整体大学生就业困难而普工、技工严重不足的局面。建议国家取消“三本”招生,并将该部分计划划入职业教育。而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则认为,现在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大专也没有什么区别了。毕业生质量在下滑。对一些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基础不是很满意。而两位大学校长则认为,不赞同说现在的研究生相当于一个中专生,现在毕业生知识结构肯定比以前好,大学生总体素质一代一代都在提高。

    大学生的素质似乎成了一个“罗生门”,在用人单位看来,颇有“高不成,低不就”之势,接受了大学教育,普工、技工的活不愿意去做,也做不好。但一些“高端”的活似乎也拿不下来,用人单位对“动手能力和理论基础不是很满意”。而在学校看来,仍然“一代一代都在提高”。孰对孰错呢?

    经常听到一个词叫“产能过剩”,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陈丽芬代表大体说到了点子上。现在的高等教育,的确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高等教育的规模,应该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但大跃进式的扩招,使得大学教育的规模超过了社会的需求,社会不能够提供那么多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而反过来,又造成结构性的用工荒,普工、技工招工难,为什么呢?高中毕业生都去上大学了,上完大学就不愿意来这些岗位就业了。

    而过度的扩招又造成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一方面是由于扩招后各种软硬件条件跟不上,生源素质降低,学生得不到高等教育应有的培养条件,也有部分人达不到高等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大学在自身的定位的问题上乱了方寸。本来之前作为精英教育,培养高端人才的定位是明确的。而扩招后,先是囿于原先精英教育的模式,但受到就业市场的倒逼之后,又意识到精英教育的模式难以适用于海量的学生,培养目标又偏向市场导向。这又导致了原先精英教育中固有优势的丧失,比如研究生教育,朝着培养高级技工的方向急剧坠落。

    因此中国的大学需要重新定位。社会的需求是多元的、复杂的,这就决定了大学的定位也不可能“大一统”、“一刀切”。陈丽芬委员提的取消“三本”招生,其实就是让这部分大学重新定位,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但“三本”大学在中国的大学中只是少数,其他大学也面临着认识自身,明确定位的问题。少数大学,还是应该要保持精英教育的定位,为社会培养较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毕业生。而大部分的大学,则应该降低身段,面向现实,面向市场,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这样,大学毕业生,既有能够“上得厅堂”的,也有“入得厨房”的。用人单位也可以做到各取所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或许能够得到改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