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京报:压缩“三公”从勒紧预算开始
时间:2014-01-23 10:14:02  来源:新京报  作者:社论 

    既然要下决心压缩“三公”经费,就不能先开出一张怎么花都不超标的支票,然后坐等各部门自己表现。实际支出不需要的部分,就应该在制定预算时坚决砍掉。

  书记省长出国每年只1次,取消一般性公务车,不准上鱼翅燕窝不准进高消费餐饮场所,接待要来函陪餐不超3人……按照中央要求,各地密集出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详细规定。据新华社报道,最近在地方两会上亮相的新一年地方“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预算,与往年相比数字上有一定降幅。然而,与公众的期望相比,却幅度不大。

  从各地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中可以发现,今年“三公”经费预算均有所下降。其中,广东、北京、湖北下降超过10%,山东、江苏、青海等降幅约5%。从各省降幅的差别之大,可以看出压缩“三公”的决心各有不同。

  一些地方挤压“三公”预算如同挤牙膏,恐怕令公众怀疑其节俭的诚意以及成效。如果一方面大张旗鼓宣扬本地如何节俭、反浪费,当地的花店不行了、厨师失业了、酒店开始退星了,似乎真的节省了很多钱,但是,最终反映到预算上,却又寥寥,这戏唱的又是哪一出?

  众所周知,管住了预算,就真正管住了政府那只爱乱花钱的手。真正的节俭,首先就应该体现在财政预算上。而不是先制定宽松的预算,到决算时再宣布“节约”了多少。这种账面上的“节约”只是文字游戏,这种预决算也是没有科学性可言的。预算超出了实际支出的需要,自然不会对政府花钱的冲动形成硬性约束,这样的预算没有实际意义。

  按常理判断,“三公”经费的预算就有大幅降低的空间。近一年多来,随着八项规定等措施的发力,许多地方的公务支出规格、档次已明显降低,如果完全按照各种禁令下的新标准来计算,肯定有一大截虚高的经费可以痛快地去掉。不少地方没有这么做,究竟是为了给下一年的支出留下充足的“机动空间”,还是为了决算时算出一本漂亮的“节俭账”?

  既然要下决心压缩“三公”经费,就不能先开出一张怎么花都不超标的支票,然后坐等各部门自己表现。实际支出不需要的部分,就应该在制定预算时坚决砍掉。也只有勒紧预算,各级政府才能学会过紧日子,这样才能测试出现在的“三公”经费中究竟哪些是“刚需”。

  真正的反浪费应该是该保留的保留,该砍掉的砍掉。如果,各地、各部门真正执行到位,应该会出现一种断层式的预算,将“三公”经费一步到位压缩到一个相对固定的标准,而不应该出现“挤牙膏”这样的现象。“三公”预算“挤牙膏”,就意味着,明知有很多浪费,却又允许某些浪费继续存在。

  让各地的“三公”预算大幅下降,一方面确确实实需要对浪费的零容忍,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公车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尽快付诸实施,从制度上堵住浪费的源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