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0月0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雾霾形成的“真凶”归案尚待时日
时间:2014-01-07 18:23:24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田勘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课题组与同行合作,对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源解析季节变化研究发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二次无机气溶胶(26%)、工业污染(25%)、燃煤(18%)、土壤尘(15%)、生物质燃烧(12%)、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4%)。这一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大气化学与物理学》上。

    这一雾霾成因研究结果显然与过去一些研究所揭示的雾霾成因有差异,也与人们心目中的雾霾成因有很大不同,例如,与汽车尾气是导致雾霾的首要“元凶”的结论不同,因而遭到质疑和反驳。1月2日中科院官方组织召开新闻通气会,称“这一数字被严重低估”。该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首席科学家贺泓称,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在于采用的源解析方法本身、研究对象的采样数量、研究者主观因素等多个原因。

    那么,张仁健课题组的结果引发质疑和怀疑后,雾霾成因是否永远会笼罩在雾霾中而难以见到真相?

    分析各种版本和各种研究得出的雾霾成因结果就可以看到,虽然我们还未完全触摸到雾霾成因的真相,但是离真相已越来越近,因此雾霾成因不会永远在路上,也许在新的一年就会有大致的真相。

    2013年2月3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等人组成的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研究组发布监测结果显示,1月份京津冀共发生5次强霾污染过程的成因是,“就北京而言,机动车为城市PM2.5的最大来源,约为四分之一。其次为燃煤和外来输送,各占五分之一。”

    王跃思课题组研究结果显然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课题组现在的研究结果不同,前者认为机动车(汽车尾气)污染是造成雾霾最大的成因(25%),而后者认为机动车(汽车尾气)污染是造成雾霾最小的成因(4%都不到,因为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共同占4%)。同为中国科学院同一研究单位的不同研究小组之间的矛盾结果如何自洽,需要研究人员给出详细的解释。也许有多种原因,一个重要原因是,王跃思课题组研究的是北京短期和近期的雾霾形成(2013年1月份),而张仁健课题组研究的是北京长期和近期的雾霾污染(2009年至2010年四个季节的雾霾污染)。

    不过,对于北京2013年1月份的雾霾成因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也有比较相似的看法。该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北京市机动车对于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大约占到22.2%,燃煤大约占到16.7%,扬尘占到16.3%,工业占到15.7%。显然,北京市环保局与王跃思课题组都把机动车排放和燃煤归结为雾霾成因的第一和第二位。但是,北京市环保局的结论是来源于独立的研究还是引用王跃思课题组的结果,不得而知,所以这两者的相互印证存在疑问。

    2013年11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对中国雾霾成因也得出了不同结论。这两个单位的课题组对中国近52年(1961-2012年)以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增加趋势的分析和调查表明,北京(不是全国)雾霾原因最主要是,社会石化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

    尽管“绿皮书2013”没有详细列举北京雾霾成因的各项百分比,但是却把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排在雾霾成因的第一、二位,把汽车尾气、冬季供暖(燃煤)排在三、四位。这种结论与张仁健课题组的结论相似。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英国利兹大学研究团队关于中国雾霾成因的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煤炭燃烧排放出的大气污染物是整个京津冀地区雾霾的最大根源,占一次PM2.5颗粒物排放的25%,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贡献分别达到了82%和47%。这个结果也与张仁健课题组的结论相似

    当然,还有对雾霾成因提出眼下还难以知晓的“不可知论”。2013年6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2-2013)》指出,北京市PM2.5形成的机理过程比较复杂,工业排放源产生的污染很复杂,甚至包括餐饮业、其他行业的污染情况,而且,经过化学反应以后PM2.5形成过程还不是非常清楚。

    无论是相互矛盾的结论,还是不可知论,都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对雾霾成因的研究还不多,远不足以得出雾霾成因真相的结论,例如,对二次无机气溶胶如何形成和转化的并不知晓。这就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和团队参与到这项研究中来,而科研经费也应当不吝提供给这类课题研究,纳税人当然也会赞成和同意,因为这是为了让所有人都呼吸上新鲜空气和共享蓝天白云的关键一步。

    只有这类研究增多了,才会从两个程序获得真相。一是根据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或可重复结果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二是从研究结果和文献进行荟萃,得出趋向性或相似的结论。如此,雾霾成因真相才不会永远在路上。找到了雾霾形成的真凶,有效治理雾霾还会遥远吗?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