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让阳光照亮“井居者”的生活
时间:2013-12-10 17:35:4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周亚军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人文温度,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上。只有让阳光也照亮了“井居者”、“蜗居者”们的生活,我们才能同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白天打工拾荒,晚上井下过夜。最近,生活在北京市朝阳区丽都花园附近的一些“井居者”引发了不少关注。在城市热力井下不过一两平方米的空间内,竟然有人长期居住。这些被遗忘的角落,让人震惊之余,多了几分思考。

  “井居者”虽然数量很少,但反映的社会问题不可忽视。尽管有栖身之所,但他们和乞讨者、拾荒者、流浪儿童的境遇颇有相似,被称之为徘徊在都市边缘的“零余人”。而对这类弱势者的救助,越来越面临现实困境。

  根据现行救助管理办法,自愿受助成为基本原则,救助对象主要锁定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前不久,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会进一步放宽救助范围,将目前救助低保、五保家庭延伸至低收入家庭,并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帮助打工不着、寻亲不遇、被偷被抢等各类困难人员。救助之网在拓展,但那些多少有点收入的“井居者”,严格说来还是难以列入救助范围。即便能提供救助,也是临时性的,并不能解决长远的生计问题和家庭困难。

  在井下苦熬了10多年的擦车工王秀青坦言,自己不去救助站的原因是:要救助,就得连我们一家五口都救助。否则,只救助我一个,一家人的吃喝和未来还是没辙。这话透着点情绪,但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的实情?吃几顿饱饭,拿一张返乡车票,回家的路好走,但生活的路难行。回去后,生存的考验、经济的压力,还会一如既往地摆在眼前。

  “井居者”的生存困境,是对城市管理者的考题:如何保障社会无力者、弱势者基本的生存、生活条件?能否改善“蚁族”、“蜗居”乃至“井居”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怎样让拥挤的蜗居、逼仄的井下、寒风凛冽的街头,多一点人性的温度?

  在各方帮助下,广受关注的“井居者”王秀青终于找到了月薪3000—4000元且包食宿的工作。这样的结局,自然是各方乐见的。新闻可以告一段落,但对类似群体和社会现象的关注不能停止。不仅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更要完善养老保险、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制度,编织起可靠的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为困难群体构筑不破的网底,为“零余人”逐步变成“融入者”创造实现梦想的平台。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人文温度,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上。只有让阳光照亮“井居者”、“蜗居者”们的生活,我们才能同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