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美国的城镇化可否借鉴?
时间:2013-11-18 13:04:14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许一力 

    这两天,关于城镇化的进程感觉越来越快了,前几天是小城市的户籍制度要放开,今天听说接下来有上万小城镇有望升级为“市”。我觉得城镇化的蓝图已经快出来了。
    对于城镇化,很多人认为这能促进居民消费增加内需,也有人认为这简直就是大跃进,比当年的4万亿还夸张!在我看来,不管这个城镇化会是好的还是坏的,会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但起码它应该是心中的一个中国梦!这个梦能不能很好地实现,那是怎么做的问题。
    说句实话,在我没去过美国之前,我甚至是带着点美国梦的。但几次出国欧美回来之后,我失望了。我甚至有一种感觉:如果选择在美国长期生活的话真有点像坐牢。漫步在洛杉矶或者芝加哥这样所谓的大城市,你会发现这离我们想象的大城市相差太远。整个城市连个热闹点的场景都见不着,超过10层楼的建筑物都见不着几个,少部分集中在downtown,也就是所谓的市中心,而不管多大的城市,市中心就那么丁点大。Downtown之外的那些地方连个五层高的楼房都见不着,出门连个公共汽车站都没有,出租车还打不着,居住的小区连个人影都快见不着。
    我在心里想,这就是美国么?这也太烂了点吧。后来我发现,这中间是有文化的差异存在的。其实美国的优势根本不在大城市,美国的大中城市赶不上咱们的北京上海,美国的优势在小城镇以及农村。尤其是小城镇,这是美国文化的中心,假如你不了解美国的小城镇的话,你根本没有了解美国。每个小城镇都有属于自己的downtown,类似于CBD,有零星几栋高楼和商业街,完善的医院和养老场所。镇上的居民都在政府的引导下,盖着比较漂亮的townhouse,家里的家具都很漂亮……
    那时候,我就在心里做梦,如果中国的小城镇以及农村也能像美国这么好,再加上本来就那么强的大城市,那中国得强大到什么程度?
改变小城镇,改变农村,这是大家的中国梦,是中国接下来必经的一步路。但关键是什么时候走,怎么走!
    对于改变农村,很多学者10年多前就提出了新农村运动。让每个农民都能住上townhouse,这种在政府引导下的房子成本并不比现在农村乱盖的农民房子高多少,每户农民都通电通网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信号,让农民买上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如果中国农民绝大多数能达到这一步,那消费上去了,内需也上去了。
    只是,眼前在中国推行新农村运动,似乎不会那么通畅,过去的经验有所证实。我想主要有两个理由:第一,要想让农民去增加消费购买家电,那么需要首先提高农民收入。先有收入才能增加消费,可惜想提高农民的收入太难。第二,中国本身是不需要这么多农民的,保证粮食供应的前提是18亿亩耕地红线,而不是农民数量。按照正常的农业现代化路线,中国顶多需要5000万农民也就够了,而现在的中国农民有多少,我想就不用说了吧。政府不敢太快推农业现代化,那是怕太多农民失业没去处。
    国情决定了现在直接走新农村运动好像过早了一点。搞新农村运动,首先要让部分农民从农村搬出来,然后让剩下来在农村的农民富裕起来。
    那么这部分搬出来的农民去哪里呢?中国的大城市已经太大了,城市化走的非常好了,再让农民工进大城市那会产生非常大的问题。中国那么多的小县城和小镇,才是这些搬出来的农民最好的去处。可惜当前中国的小县城小镇跟美国相差太远,吸引力太差,所以做好小县城、弄好小镇,这既可以吸引农村的农民进来,也可以让当地县城的居民别被大城市吸走。这就是城镇化,城镇化走在新农村之前是正确的。
     很多人还在想象着城镇化是为了把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进行大扩建,建一堆难看的房子,然后又拆了重建。抱有这种想法的学者实在太幼稚了。为什么称为城镇化而没取名为城市化就是因为要建的是小城镇,而且建法跟以前完全不同。城镇化其实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目标是中国上万个小城镇。
这么大的工程注定了城镇化的规模非常大,需要40万亿元,数字确实有点吓人,相比之下,2009年的4万亿大投资简直就是小弟。这么大的城镇化摆在面前的就有两个重要的困难:
    第一、城镇化这么大的规模,你说不靠政府印钱来投资,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人对城镇化提出了质疑。照我看来,这40万亿元,部分政府印钱主导投资,部分靠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部分靠社会资金。政府印钱不怕,政府印了钱来投资也不怕,怕的是投资质量太低,如果只是建了二十年前那么难看的房子,拆了又重新建,那才是最可怕的。很多学者都说中国经济过分倚重投资,其实中国的体制决定中国需要适当的集权来永久地投资下去而经济不出问题,怕的是投资没到该投的地方。
    第二、城镇化的一个目标是增加消费进而扩大内需,弥补经济增长力逐渐下滑的风险。经济三驾马车中,增加投资很容易,但要增加消费谈何容易,你不能逼着老百姓来买东西啊,增加消费的前提是要先扩大百姓收入。如果城镇化只是以前那样,大兴土木大建房子,那跟增加消费半点毛关系也没有。郎咸平对城镇化的质疑就在这里。所以城镇化一定要想法子能尽快提高收入先,也就是注重人的城镇化。投资也好,大兴土木也好,都要先考虑能让路径短一点,尽快让居民收入上去,尤其是那些从农村搬到小城镇来的那部分农民。
    城镇化是中国梦,正因为如此,它是开工没有回头箭的,不容置疑的。这个箭的指向是对的,只是怎么能让这支箭尽快到达靶心,也就是怎么把城镇化走好。纵观美国小城镇的发展史,或许我们能有所启示,总结如下:
    1、美国小城镇是依靠市场经济发展和居民自主选择发展的,它的发展建设主要依靠社会经济力量的推动,而不是政府力量,政府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比如美国很多小城镇是因为几所大学的原因而慢慢形成的格局。
    2、美国小城镇,它的基础建设原则是以人为本,几乎每个小城镇都依区位不同呈现不同的特色和定位,比如有的是卫星城,有的是大学城,有的就是过于偏远  的小城镇干脆就搞旅游。定位很重要,我觉得这种小城镇的定位应该是政府引导的,社会推动的,美国小城镇基本分为都市边缘区小城镇、郊区小城镇、乡村地带小城镇,按这些分类有一些大概定位。起码美国的小城镇市长不会像咱们中国的县市长,为了追求GDP绩效,不追求定位,什么项目都上什么都建,我们中国一定要遏制这种趋向。
    3、美国小城镇的建设都会制定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政府的功能几乎只是规划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城镇的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都是分区分块规划建设的,然后跟州的交通规划等结合协调。一个项目的设计和批准,还必须举行公众听证,如果公众意见太大,城镇的管委会无法通过的话,任何项目无法上马的。反观中国的听证会,跟美国差太远。
    4、美国在小城镇的交通、通讯、排污等公共设施建设上,政府考虑的非常长远,至少使用50—100年限而设计,避免重复建设。在这里有一点很重要,美国  这种地方特别重视标准化,什么物品的制造都是先设立个标准,不像咱们中国设个小厂子就能生产。所以美国的房子建材很漂亮,有艺术感、耐看耐用而且价格还不贵,美国的家具也是。中国必须学习美国多走走标准化,政府也该多引导引导百姓如何建房子。
    以上只是总结的美国城镇化的经验,有很多经验我觉得值得中国政府借鉴,也值得思考政府在其中应该充当的角色,当然中国人多地少,东方人的习惯爱热闹等等,中国城镇化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中国可能会借鉴香港模式或者东京模式,要集约型、高效型的发展模式,总之想尽办法提高小城镇的吸引力。到那一天,不仅农村的农民想搬到小城镇来,连大城市的居民也有一大批回归小城镇,美国的城镇化就是这样。剩下来的就交给新农村运动了,农村地区保留最多5000万人口,这些农民将成为最有钱的一批人。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
    最后总结我们对新型城镇化的解读:首先,城镇化是肯定要进行下去的;第二步,城镇化是需要大量钱的,但是钱的来源要分清楚,尽量减少印钱,不搞增量,多从存量的财政的钱和社会的钱里挤出来。比如今天说的要盘活财政资金。第三步,钱有了之后,要花好。把政府职能先给变了,学习美国小城镇建设中的经验,政府更多是引导投资,不要再像过去那样大兴土木了,重视民生的投资,也就是人的投资。
    城镇化要避免大跃进思维,其进程必须思虑周全、审慎小心,不能操之过急。就像一座蕴藏着丰富能源的大矿,当然要开发,但是必须合理开发,前期的环境评估、生态摸底、移民安置等,一样都不能少。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梦!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