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0月0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要有顶层设计
时间:2013-10-31 13:31:43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刘霞 

    十月即将结束,意味着高校招聘季终于落下帷幕。

    已成功创业一年的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系统集成系毕业生王晶宇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那种就业无门的慌乱、联系上创业导师的欣喜就会一同涌上心头。如今的她已是一名淘宝店店主,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王晶宇是幸运的,在这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里,还有一些女大学生依然“待字闺中”。为什么女大学生就业更难?企业为了利益进行性别歧视了吗?如何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参加中国妇女十一大的妇女发展专家、妇联组织成员以及女企业家代表们。

    女生就业难,难在何处

    据显示,女性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平均投出44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个不争的事实。

    “应该说,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南开大学妇女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以钢教授认为,随着全球经济情况的变化,世界各地都存在就业问题。除了找工作普遍难的社会环境,求职者的心态不正确,比如要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互相攀比等心态导致了找工作难,现在研究生层面也开始凸显这一问题。从性别角度来看,女大学生就业相对男大学生而言更难。具体来说,她们在进入职场前和进入职场后都易处于弱势地位。

    女性和男性在经济领域拥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但要发展,首先就要有就业的机会!”乔以钢介绍,目前,有些女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起点上,就被招工单位“淘汰了”。比如招聘会上一些企业表面上收了女学生的简历,但实际并不看。另外,进入竞争场域后,女性也常常因性别等因素而处于弱势地位。

    创业不失为解决就业的好方法。但是“女大学生初出校园,没资源、没经验。”天津市妇联副主席张红指出。

    女生遭遇就业难之因

    有报道指出,女大学生就业难根源在“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乔以钢认为,这样的“溯源”,未免笼统、简单了。“要从多方面客观立体地认识和考量。”比如社会经济的考量、企业利益的考量以及社会文化考量等等。

    同时,“要看到有些大学生思想上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出现找工作眼高手低的现象。”来自山东爱通工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耿金碧,从招聘方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另外,女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倾向于文科类,找工作时就瞄着文秘、助理、会计等可替代性强的岗位,再加上刚出校园没有经验,很容易显得优势不足。”以耿金碧所在的科技公司技术设计部为例,女性只占四分之一。她说,其实像她公司这种情况不在少数,虽然很想多招些女生,科技企业却在招聘时门可罗雀。

    有报道指出,性别歧视是女大学生就业的一大绊脚石。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与有关调研机构对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开展的联合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表示在求职过程中曾遇到过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

    对搬过箱子、跑过订单的耿金碧来说,并不认为有什么工作是女性做不好的。“当然,女性本身的生理特点比如生育,确实会对履职有影响,进而影响了公司利益。”这也是招聘时,企业不得不去权衡的问题,但是耿金碧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为企业性别歧视。

    乔以钢指出,时代不同了,很多女大学生都很优秀,所以在其成长过程中,未必感受到性别歧视。但到招聘市场一碰壁,就知道性别歧视的问题了,从此也加强了自我的性别意识。

    “必须看到,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解决现实的就业问题,与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都是分不开的。”但是,不能因为解决不了就不呼吁。乔以钢强调,应该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创业的准备。

    破解困境,巾帼在行动

    2011年,“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获全球妇女峰会最佳案例奖。

    这一荣誉证明着全国妇联在促进女大学生就业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据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显示,五年来,各级妇联组织了2万多名“女大学生创业导师”为女大学生励志引航;组织了5500多名优秀成功女性进校园,发挥榜样的力量;创立8100多个“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50多万女大学生提供岗位见习和创业就业培训与指导。

    对此,天津市妇联副主席张红颇有感慨:“妇联作为广大女性的‘娘家’,长期以来对女大学生这一重要女性群体也给予高度关注。”以天津市为例,除了“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还开设了“创业大讲堂”,对女大学生进行“菜单式”培训,这种培训对学生更有针对性,也更有双选权。今年,天津市妇女创业中心还创办了柯达乐图馆,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对接服务。

    “多措并举,助推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张红总结道。

    除了妇联的努力,社会各界的努力也不可忽视。

    耿金碧认为,企业可以创造更多“无性别”岗位,即男女都能干的岗位,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另外,在岗前培训上,给予女大学生更多指导与职业规划的帮助,培养忠诚度高、敬业爱岗、技巧娴熟的女员工。

    乔以钢认为,女大学生要增强适应性,把潜能和创造力发挥出来。另外,不要被社会刻板印象禁锢了自我的发展与对自我积极形象的塑造。社会应看到女性的创造力,在一个社会团体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另外,政府需要做好顶层制度设计,使福利社会化有更好的设计。

    张红相信,只要大家从源头上加强社会性别意识,社会各界都来积极关注、出力,女大学生坚持“四自精神”,解决就业难题的前景必会光明。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