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13日,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调研考察台山市名镇名村试点建设情况。
调研组由住建部原总工程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金德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环境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地质勘察大师、国务院资深参事王秉忱、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长蔡义鸿、住建部建设环境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助理洪振斌等组成。
台山市副市长方国韶、住建局局长彭建明会见了调研组一行。在台山市斗山镇政府会议室,台山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李红晖就台山名村名镇建设工作做了简要汇报。
据悉,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台山市,隶属广东省江门市,市内常住人口98.4万人,有130多万台山籍华侨、港澳台同胞侨居92个国家和地区,素有“中国第一侨乡”、“内外两个台山”的美誉。
李红晖介绍说,2011年伊始,台山着手打造具有台山特色的名镇名村示范村。在政府重视、部门联动下,2011年4月,结合台山市实际情况,出台了《台山市农村宜居建设工作方案》(台办发(2011)16号),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相关的领导和职能部门为成员组成的台山市农村宜居建设领导小组,并从相关的职能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办公室,专职开展各项工作。工作方案中还制定了目标任务和计划,明确了建设标准,完善了保障措施,并将责任分解,使台山名镇名村试点建设有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
本着规划先行、精心选点,省住建厅领导、台山市主要领导以及专家学者等多次亲临现场指导、调研、踏勘,结合台山实际,最终确定斗山镇为名镇建设试点镇,斗山镇墩头村委会的五福村、浮月村、端芬镇海洋村委会的海口埠、东宁村为名村建设的试点。总体归纳为“一镇四村一廊道”,其特点一是生态良好,田园风光旖旎;二是传统侨乡洋楼建筑特色鲜明,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浮月村和体现侨乡传统民居风貌的东宁村;三是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如斗山镇是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的缔造者陈宜禧先生的故乡,海口埠是台山华侨当年漂洋出海的码头遗址;四是保存着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浮石飘色等。
李红晖说,这些试点充分展示了侨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台山洋楼、民居建筑的特色及田园风光,对打造成为具有独特的侨乡韵味的广东省名镇名村的典范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确定试点之后,《台山市名镇名村试点建设规划》委托高水平的设计单位——深圳市新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设计方案突出“侨、和、融、形”特色。规划方案完成后,经由省、江门市等在规划、岭南建筑、侨乡文化等方面的著名专家组成的顾问组多次审阅,并广泛征求了相关镇、部门以及村委会的意见,经过进一步完善,顺利通过了专家论证和市政府审议。
他还表示,在台山市名镇名村试点建设工作中,建设项目按近远期统筹及紧密结合民生工程的原则,以宜居建设为主,让农民尽量从中得到实惠。实施项目分为基础性项目和特色营造项目两大类。基础性项目按照《广东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指引》和江门市相关考核标准的基本工程项目,例如:文化活动室、老人活动中心、公共厕所、垃圾处理屋、排水管网等,要求立足实际,保持原有风貌,突出乡土味,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以体现农家的“土”风情,不搞大拆大建;另外,要求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当地群众的意愿,以发挥和调动其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特色营造项目是在达到基本要求后,挖掘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亮点,凸显名镇名村之“名”。
记者了解到,为了能达到通过示范样板真正带动台山市农村宜居建设的目标要求,台山市名镇名村试点建设以“幸福宜居侨乡,世界美丽村落”为主题,以“一镇四村一廊道”为试点,以改善和发展民生为主线,在工作方法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积极申报列为广东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示范县。新兴、佛冈、博罗是广东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示范县,为了全面开展台山市名镇名村的工作,探索先进的建设经验,争取广东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经过与广东省政府和江门市政府的沟通,台山市于2012年4月向广东省政府申报列为广东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示范县,2012年7月,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台山市列为广东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示范县,为台山市创建具有侨乡特色的名镇名村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2、“一镇四村一廊道”试点与绿道和远期的旅游相结合。各个试点通过16公里廊道串联,该廊道既是广东滨海绿道的一部分,又是侨乡文化的体验廊道,将景观和历史文化有机融合,为今后将名镇名村打造为具有台山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的条件。
3、 多途径筹集资金。农村宜居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农民单独办不了,各级政府包不起”,台山市现在正通过广泛征集侨胞和乡亲的意见,发挥他们关心家乡的热情,积极支持家乡的宜居建设。
4、加大宣传力度。名镇名村试点建设是台山市建设文化强市的重大举措。台山市试点建设规划完成后已进行了网上公示,并广泛宣传宜居建设的必要性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提高该项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的认知,台山市城乡规划局于2012年2月初还开展了台山市名镇名村宣传语有奖征集活动,印制宣传画册、现场制作宣传公告栏等;为了让参与建设的试点群众和农民感受名镇名村创建的作用和效果,2012年6月28日,城乡规划局和斗山镇政府组织安排试点的业主和农民前往番禹沙湾古镇参观学习,让农民群众亲身感受名镇名村为他们带来的实惠。这些做法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使农民群众真正理解和支持、参与创建活动。
李红晖还向调研组简要介绍了试点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他说,目前,台山市名镇名村试点建设已完成了选址、策划及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一期工程(即斗山镇和浮月村)已于去年12月初完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碰到的困难主要是经费不足,缺口较大,近期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为4868万元,其中首期为2637万元,一起建设工程政府仅能安排1300万元,建设经费的不足制约了名镇名村创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在完成首期试点建设工程的基础上,我市将开展第二期工程(即斗山镇余下工程、五福村、海口埠、东宁村)的招投标工作,计划今年底完成第二期的工程建设。同时,将吸取博罗、新兴、佛冈等示范县及各地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邀请设计单位根据广东省名镇名村的验收标准编制台山市名镇名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全市的名镇名村建设。
在听取了相关介绍后,调研组一行在台山市政协副主席蔡红珍、台山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李红晖、副局长方浩瀚、股长谭人任、市博物馆副馆长叶玉芳以及斗山镇政府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前往斗山镇陈宜禧广场、浮月村、端芬镇梅家大院、大江镇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