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自己出了一份考卷,如今它必须为之寻找答案。康巴什新区造成之后的空城难题需要大量人口填充。公务员、农牧民、产业工人……答案远非这些。而近些年来,鄂尔多斯这座城市俨然被扣上了“鬼城”的帽子。(9月23日南方网)
所谓鬼城,是指一个城市因为经济、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而被放弃、荒废的城镇,其属于地理学的范畴。所以,从严格的意义来讲,鄂尔多斯这种采取政府主导来建设新城并最终造成的空城还不能叫“鬼城”。但是,作为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畸形产物,“鬼城”这一名词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如河南省鹤壁市新城区业已“沉睡”二十多年;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曾被媒体直言是用巨额资金堆起来的空城……
毋庸置疑,“鬼城”的出现乃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但追根溯源,仍旧是权力和资本在作祟。在这种语境下我们可以看到,鄂尔多斯新城区的扩建是政府在财政收入雄厚的基础上采取行政手段来推进的,不管是配套基础设施不便,还是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原因已然造就了新城区大量房屋的空置,如今再次采取行政手段通过实行人口迁移来给新城区进行“填空”,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行为不得不让我们回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点,即靠运动式的造城来推进城市化的进程。
其实,运动式造城的出现有着深刻的背景。地方城市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致使原有城市的承载能力达到了极限,这在客观上要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并寻求新的城市生长点,而解决这一问题最为直接的手段就是靠雄厚的财力来铺展城市面积;中央政府的政绩考核机制使得地方政府更加依靠土地财政;部分投资者怀着投机心理将资本涌入房地产行业;不健全的金融系统以及部分掌握审批财权的官员为了个人利益在缺乏监督的权利真空进行暗箱操作,等等,致使“鬼城”接二连三地出现。
然而,不管是运动式造城的客观合理性还是资本市场的漏洞,但是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导者和市场监管主体的政府都有责任使城市化推进的政策能够“落地”,即便是城市化的合理推进也绝不是运动式造城的挡箭牌。在这一过程当中,政府必须要坚持以群众利益为核心,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到科学合理地规划,不管是建设的选址还是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都应该与公众沟通,充分地听取民意,尽量做到在交通便捷、基础配套设施健全的地区进行选址,在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能够进行充分论证、考察与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向有关各方征询意见,这也是对公众对公共政策表达权与参与权的尊重,从而最终达到城市发展与百姓满意的“双赢”,而不是为了政绩考核,甚至是个人意志而盲目推进。
城市化的推进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实现方式必须要以人为本,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相关政策的“落地”,而绝非盲目的“造城运动”,因新城建设的不接地气而最终成为一座“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