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能发展,扎根城市才现实
时间:2013-06-23 09:22: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姚雪青 

    打工故事

  结实的身板、憨厚的笑容,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中夹杂着乡音——今年40岁的张新,从老家湖北农村来到无锡打工已经10年了,目前在市区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当车间班长。

  张新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三。“上面有哥哥姐姐、下面有两个弟弟,上到初中,就没有再读下去了。”张新想了想说,“也不是完全因为经济困难,更主要的还是农村人的老观念,觉得读书再多也是种庄稼,没大用处。所以,不读也就不读了吧。”

  时间一年年过去,随着村里外出打工的老乡越来越多,张新也产生了“到城里去闯闯”的想法。开过推土机,做过装修工、水电工,他一路向东,最后在2003年来到无锡打工。

  “我每到一个地方,都发现文化程度,或者说学历的重要性。像我初中毕业的水平,很多工作都做不来、也学不好。”他告诉记者,眼下自己的年收入是4万多元,吃喝住行“算是过得去了”,但他考虑最多的,还是个人未来的发展。“能生存是基础,能发展,在城市扎根才现实。”

  张新所在的车间,共有30多名员工,本地员工和外来员工对半分。“但是本地人的条件,要比我们好一些。”张新掰着指头数了数说,从湖北、安徽、四川、苏北农村来打工的员工,本身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都只有初中毕业,但是当地人由于经济条件好、文化气氛浓,最低学历也都是高中,还有不少是大专以上的,让他十分羡慕。

  “在我们这家食品加工企业,提拔车间班长还是看重技能,但是车间主任再往上,至少也要个大专文化吧。人往高处走嘛,我自己也要努力提高自身。”抱着这样的想法,张新对培训机构格外留意起来。但是令他失望的是,很多夜校都是大专起点授课,只有高中学历的他,补起来太费劲了。

  于是,张新花了500多元,在公司对面的一家电脑培训班报了名,学习办公系统的简单操作,目前已经学了半个多月。“在老家从来没接触过电脑,但现在在城里,不会电脑就相当于缺乏基本的生存能力,完全没有竞争力。”张新说,“学会一样是一样”。

  除了文凭之外,张新“发展的苦恼”,还来自于对当地的文化习惯,甚至语言的不熟悉。有一回,他代替公司领导外出开会,由于不少人都是用方言在会上发言,交流,听得一头雾水的张新回去后完全无法交代,从此也失去了类似的机会。

  在张新看来,虽然从地方政策到公司规定,都将外来务工人员一视同仁地对待,由于个人成长背景等原因,大多数务工人员教育程度偏低、整体素质不高,在城市里多少有点自卑心理,因此或多或少影响到个人职业发展,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

  “公司的培训我每次都参加,政府部门要是组织培训的话,我有机会也一定去报名。”张新建议,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培训,最好同时能增加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为他们的晋升和个人发展增加砝码;也希望城镇居民从内心真正将他们看作“新市民”而非“农民工”,为他们营造更幸福更有尊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面对170万外来务工人员的发展需求,无锡探索构建各种人才平台

  打通农民工的“成长通道”

    新态势——

    农民工诉求从经济需求向发展需求转变

  记者从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2012年底,无锡市社会从业人员近390万人,其中来自农村的劳动力达到170万人,这意味着农村从业人员与城镇从业人员比例近1∶1。数据显示,农村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二、三产业,其中外省90.5万人,本省外市79.5万人。和很多城市一样,无锡外来务工人员已是当地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无锡市通过实行无障碍的就业服务、无差别的工资待遇、无界限的社会保险政策、无差异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本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已在基本生活、工作等方面得到保障,他们的利益诉求正处在从经济需求向发展需求的转变过程中。”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民工工作处副处长叶一帆介绍。

  叶一帆分析,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需求更趋多元化,他们的综合素质及学历已有了较大的提升,与其前辈们单纯考虑工作及其收入相比,更多地追求体面的工作、更看重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和职业前景,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日益供不应求,有了更多选择单位及岗位的可能性。

    新举措——

    多途径打通外来务工人员的“成长通道”

  面对新形势,无锡在打通外来务工人员“成长通道”上,进行了多途径的探索和尝试。

  2008年起,无锡市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投入,兴建了高技能人才实训管理服务中心,搭建高效率、高水平、高层次的技能鉴定公共服务平台,涉及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信息技术等实训中心,为企业培养产业一线急需的技能人才。截至今年5月,服务范围覆盖国内16个省、46个城市、国际21个APEC经济体,为校企合作、企业员工提供技能提升与实践操作的平台。

  在无锡,规模以上企业已将农民工的“成长通道”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和其他地方相似,在无锡,外来务工人员中是劳务派遣身份的占有不小比例,长期以来和正式员工在待遇、晋升、保障等方面多少存在一些差异。”叶一帆说,目前,在无锡大多规模以上企业,每年都在外来务工人员中设置一定比例,使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有机会被聘为正式职工。

  记者了解到,在张新所在的单位,就有好几位外来务工人员,因为表现优秀,从劳务派遣工转为正式工,企业从规章制度、内部管理等方面保障他们“一视同仁”。在无锡的一家韩资企业,每年都组织一些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优秀员工,赴海外进行技能培训、技术学习,让务工人员享受到“无差别的待遇”。

    新挑战——

    文化融入、风俗适应等方面,仍有很长路要走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个人的发展需求,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可以满足,但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在这方面还远未达到,它们往往还停留在老观念上。”叶一帆坦言。

  但这样的老观念也正在慢慢转变,“不然不仅是没有竞争力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招不到工人。”叶一帆介绍,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有进修深造、接受培训的需求,目前无锡市每年组织安全生产、卫生教育、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免费社会培训达35万人次以上,今后还将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经费投入。

  针对张新们所关心的晋升渠道问题,叶一帆认为,建筑、食品、机械等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聚的行业,农民工教育程度较低、动手能力较强,不宜实行“唯学历论”的提拔及考核办法,应更倾向于考察技能水平,逐步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

  叶一帆坦言,虽然外来务工人员在公共服务上逐步享受到同等待遇,但在文化融入、风俗适应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了解,无锡市下一步将结合本地传统文化和产业特点,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综合培训力度,使他们能真正扎根城市。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