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目标就是构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它是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一次巨大进步。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低碳经济一方面是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资源型产业的最大“挑战者”,另一方面也为其提供了最具挖掘潜力的领域。
由于能耗高和对含碳原料需求大,资源型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中碳排放最多的产业。在工业中直接消耗含碳资源产品的比重超过10%的都是资源型产业,且仅有资源型产业对含碳资源产品消耗的比重超过了10%。石油加工炼焦企业、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资源型产业对含碳资源产品的消耗比重分别为69.96%、64.58%、51.65%、21.67%。而作为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自然也逃脱不了“受益于资源也受制于资源”的尴尬轮回,一方面资源产业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资源和环境的沉重代价。对于资源产业,改变习惯的粗放的发展方式,寻求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是破解一道 “鱼和熊掌”如何兼得的命题。
转变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首要的任务是要调整能源发展战略、改变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这是践行低碳经济的重大战略举措。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需求。但对于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期的中国,对传统能源的巨大需求是无法断然改变的。发展低碳经济,最可行、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一方面是要大力发展新型清洁能源,加大天然气、地热、铀、煤层气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项目,推动主要低碳能源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是要大力研发和推广应用洁净技术,促进传统化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集约、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资源,同时应用二氧化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减少污染和排放。
在推进新能源、洁净能源开发的同时,践行低碳经济必须兼顾传统资源产业生产能效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通过产业政策,扬长避短,改造提升传统资源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研发并应用涉及资源与环境的新技术、新工艺、重大装备,通过低碳技术的发展提升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进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绿色改造,让低碳经济“灵魂”能够真正附体在产业这个主体上。
其实,纵观我国资源产业这几年的发展,不难发现,我国的资源产业已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颇有建树,比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绿色矿山等已经成为理念和行动,这些都是低碳经济的具体实践。以煤炭大省山西为例,通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三年间该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92吨标准煤下降到2.6吨标准煤,降幅达11%。截至2009年底,全省累计节能321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8731万吨。而我们所知的全国范围内的许多矿山企业,也在“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没有废弃物,实现零排放”的发展道路上进行着有益的探索,过去被认为的废料现在被视作发展经济的原料进行了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收到了环境与经济的双重效益;而过去印象中脏乱差的矿山形象也正在被生机盎然的绿色矿山所替代。作为经济主体的广大资源型企业的实践,为低碳经济发展奠定了更加稳固的基础。
实践证明,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资源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方。中国不可能人为地减缓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但可将其作为低碳发展的机会,摒弃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模式,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低碳模式,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与低碳化的协调发展,这既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正因为资源型产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高,因而降耗的空间和幅度大,对低碳经济产生的效应也更加明显。先知先觉者往往能赢得先机,践行低碳经济,资源产业必须也应该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