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
时间:2013-04-22 19:49:5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马志刚 

    最近,全国各主要就业市场纷纷传来消息称,今年大学生正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年”。据统计,截至3月底,南方某地毕业生签约率只有30%,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距离大学生毕业离校不到3个月,还有七成毕业生工作没着落。在劳动力短缺时代加快到来的今天,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却遭遇如此就业困境,值得认真思量。

    在知识为王的21世纪,接受高等教育往往是获得更好工作的通行证。但这些年来,这个通行证在我国却越来越不管用,大学生已经成为就业难的一个最突出群体,今年尤其如是。前不久,一份对200多所高校的调研显示,约有60%的高校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地方高校反映用人需求下降或明显下降,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感到担忧,少数毕业生甚至感到焦虑。

    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好,既与经济形势有关,也与大学生总量增加有关,更与经济结构对高等教育劳动者吸纳能力不足密不可分。2012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今年一季度降至7.7%;2009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首次突破600万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4年前增加近100万人,创历史新高。这些因素显然都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挑战,但这绝不是就业难症结的全部。

    我国产业仍处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第三产业对大学生的就业吸纳能力增幅有限,是另外一个更值得重视的因素。第三产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集中领域。根据2000年至2011年的数据估算,11年间我国服务业的比重大约提高了4个百分点,而我国仅近4年需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就增长了1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第三产业发展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的一项统计也表明,与我国初中及以下、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存在较大缺口不一样,专科、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都低于1,本科只有0.85,呈现出明显的劳动力过剩。而过剩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社会所提供的可供高层次人才选择的企业数量和就业岗位严重不足。

    大学生供过于求的现状,警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刻不容缓。只有积极主动地“升级”,尽快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实现国民经济从以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才能产生大量需要高层次人才的岗位,企业对脑力劳动者的吸纳能力才能大幅提高;也只有我们的产业升级了,企业对低端劳动力的依赖才会减少,才能从根子上解决困扰一些加工制造企业发展的“民工荒”问题。

    更加注重向调整结构要就业,不仅要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做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文章。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每一个单位的GDP产出现代服务业会吸收更多的高层次劳动力。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不少发展中国家。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就要围绕经济升级的需求,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对发展现代服务业下功夫、出实招,充分释放现代服务业所蕴含的巨大就业潜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