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7月08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化解拆迁之痛,关键不在谁来拆迁
时间:2013-04-13 21:39:33  来源:观点中国  作者:王琳 

    就拿近日连续发生的几起因拆迁而引发的碾压事件来说,都是征收协议并未完成,拆迁队就忙不迭地开进了在法律上还属于村民的土地。这压根就不是什么拆迁主体的问题,而是财产权保护的问题。

    拆迁主体拟将变成政府而非开发商,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断水断电搞拆迁将明确追责……这些内容出自近日发布的《济南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依上位法观察,后两项均无新意,而最受舆论瞩目的,就是拆迁主体之变。

    政府主导拆迁还是由开发商主导拆迁,争议由来已久。较具代表性的批评来自于“政府中立论”——在拆迁人和被拆迁人之间,政府不必、也不能放弃其监管者的角色,而主动走上前台。

    从理论上分析,我也支持“政府中立论”。但又必须指出,这一判断与当下的国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

    拆迁源于土地征用,是涉及土地法律关系范畴的法律行为。依征用的主体不同,有国家征用和商业征用之别。如系国家征用,必须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否则,就理应按商业征用的规则行事。因国家征用而引发的拆迁,其当事人一方为国家,另一方为居民。这是典型的公权与私权的碰撞。无论是由当事双方还是由政府单方主导征用和拆迁过程,依物权法的规定,都需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财产权,给予公民合理补偿,并严格依法定程序进行。

    对于因商业征用而引发的拆迁而言,本是纯粹的民事关系。必须按照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等民商事活动基本原则进行。商业拆迁无论如何也不能由政府主导,甚至也不能由政府站在第三方来行使仲裁权。商业征用中的拆迁补偿实质是民事财产关系的调整,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在“民事基本制度”上只能制定法律。换言之,各地均无权制定调整基本民事权利的法规。

    政府拆迁和商业拆迁,是两类性质截然有别的拆迁方式。笼统地规定谁是拆迁主体,不但缺乏法理支撑,更无法律依据。当下拆迁纠纷频发,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一些商业拆迁假行政拆迁之名,对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肆意侵害。所以说,不管各地的拆迁新政如何变革,如在制度上对两类拆迁仍不加以严格区分,恐又是“新瓶旧酒”。

    除却行政拆迁与商业拆迁的区别,更应关注的还在于,必须区分征收与拆迁。征收是拆迁的前提。济南试图推动的拆迁新法,亦冠名“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若能做到“无征收即无拆迁”,谁是拆迁主体也就不重要了。

    就拿近日连续发生的几起因拆迁而引发的碾压事件来说,都是征收协议并未完成,拆迁队就忙不迭地开进了在法律上还属于村民的土地。这压根就不是什么拆迁主体的问题,而是财产权保护的问题。是地方政府背离了依法行政的基本立场,错误地站在了开发商或拆迁队一边,才使得公民的财产权遭受公然的侵犯而得不到有效救济。若只是确认政府为拆迁主体,这样的地方性“新政”当然无法让人期待。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