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毒水”何以合法排放
时间:2012-12-24 14:07:4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顾仲阳 
    近日有条新闻耐人寻味。有群众反映,浙江两个工业园区每天数十万吨“毒水”直排钱塘江,当记者前去核实时,当地环保部门对此予以否认。原来,当地一些污染企业排出的芳香胺、硝基苯、二氯乙烷、氯苯等有毒有害物质,并未列入环境监测标准,因此出现了老百姓眼中的“毒水”却符合排污标准的“怪事”。

  说怪也不怪。目前,部分地方的水污染监测标准,局限于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pH值等指标,尚未将近年来出现的有机化学物和重金属等危害更大的新型污染物列入环保标准,使不少企业得以“合法”排放。这种环保低标准状况,在不少环保领域都不同程度存在。比如,一些化工企业现在执行的排污标准,不少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制定的。

  环保低标准,不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是该提升一下了!

  静态地看,提高环保标准,确实会影响一些企业的效益,甚至会放慢一些地方GDP的增速。但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能持续吗?发眼前财、断子孙路,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还走得通吗?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既是应对资源环境压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诉求的及时回应。这就要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提高环保标准。

  环保标准提高,带来的很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PM2.5未列入国标之前,一些地方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一样,存在民众感受和环保部门监测结果有差异的现象。列入国标后,不少地方不达标的污染天数明显增多,政府部门化压力为动力,PM2.5从监测到治理,迅速升温,空气质量逐步改善,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提高环保标准不能光靠讲道理。对政府而言,最大的压力和动力,无疑是政绩考核这根指挥棒。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尽快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这为建设美丽中国、提升生态文明提供了一个完善政绩考核体系的好机会。

  事实上,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已开始积极的探索。11月初发布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和禁止开发”4类区域,在后两类区域,生态保护、宜居水平和公共服务,将取代GDP数字,成为地方政府主要政绩考核标准。这种转变有力改变了“GDP至上”的观念,也为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广东率先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这种政绩考核体系的完善,必将倒逼环保标准的提高,这样才能真正创建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