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区建设应强化“城市群”区域协同
时间:2012-12-17 11:44:23  来源:中国证劵报 
    作为国家开发战略中的新区建设,被视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创新的试验区域。从当初浦东新区的设立到新近南沙新区的获批,全国各地的新区建设蓬勃兴起。对于地方而言,新区建设不仅是为区域发展寻找有本地特色的一个新经济增长极,也是突破传统城市功能区框架、发展新型城市模式的一个重要渠道。

  武汉大学湖北中部发展研究所执行副主任李光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大板块经济发展是区域间城市的共同选择,分享共同区域资源的城市群板块需通过“利益共同体”加强合作,实现各地区差异化发展。

  不能以牺牲

  周边城市为代价发展

  除了承担本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功能之外,如今的新区建设越来越看重与周边城市的关系协调。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城镇化和产业区域转移的推进,新区建设以牺牲周边城市为代价发展的传统思路需要转换为大区域范围内的城市经济带同步发展的创新模式。

  “对于中部六省而言,各个区域竞争的存在是必然的,不过从国家战略角度考虑,只有板块区域内各个地方加强协作与协同,才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整合资源。”在谈及新型城镇化趋势下新区建设的板块协同问题上,李光认为,同一板块区域的城市间需要协调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建立“利益共同体”,解决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据李光介绍,一直以来武汉都被视为中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是东西部地区资源、信息、技术等交流和交换的战略结点。不过,由于周边城市发展与经济实力不平衡的缘故,武汉城市群发展一直处于结构断层阶段。“实际上,中部六省完全可以立足本地的生态环境形成利益共同体,比如江西鄱阳湖生态方面,是涵盖几个省的区域范围,水域、生态、粮食等方面都具备形成共同利益的条件。”李光表示。

  近期发布的《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要谋划创建国家级新区“武汉滨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规划提出,滨湖新区建设要重视与水网环境的本身条件相结合,充分利用水网密集地区的景观环境资源优势,塑造高品质城市空间,突出生态与景观环境特色,采取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创新协同

  助力产业城市集群发展

  随着新区建设蓬勃发展,产业布局方面也已出现东部向西部进行产业转移的趋势,以武汉、重庆等为代表的中西部在产业承接过程中同样出现了对原有产业的“冲击效应”。

  对此,李光认为在区域转移过程中,东部承接海外,西部承接东部这种简单的“蛙跳式”阶段转移已经完成,但在产业转型方面的转移仍在继续,先进制造业已经开始向服务业转移,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移。

  “对于武汉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高端嫁接,将产业承接的门槛提高是目前普遍的做法。依托武汉高科技产业中心的优势,中部产业发展需要高度重视高技术服务业,本地大型公司也需要从制造经济逐渐过渡到服务经济。”李光认为,产业转移过程中,中部省份而言要根据自身特点,要因地制宜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是如何把科技优势进行转化,新兴制造业如何通过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在产业选择方面又必须具有前瞻性。”李光认为,产业升级方面不能忽视人才等创新要素方面的吸收,板块城市带内的各个城市需要科技协作促进产业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从而将城市经济带的板块效应和资源向周边渗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