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储蓄率世界第一,国人为啥有钱不敢花?
时间:2012-11-23 10:52:02  来源:人民网   作者:吴杭民 
    作为全球储蓄率位居前列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储蓄率超过50%,这被普遍认为是导致国内消费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当前,中国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双重挑战,提振内需、扩大消费已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专家认为,应当逐步降低当前过高的储蓄率,优化消费金融环境,努力提高居民生活保障,让他们敢于消费、主动消费,从而加速中国经济走出低谷,推动经济转型。(11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其实,谁不想敢于消费、主动消费?可是,要消费得有消费实力啊,就算有了这个消费实力,如果还要为教育、养老、住房、医疗“惶恐”担忧,那人们的消费魄力,也就没那么大了。这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公布数据显示,中国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90年代初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到2005年中国储蓄率更是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2009年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18万亿元,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

  国民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这个“第一”着实很无奈。存了很多钱却不敢花,为啥?

  笔者不禁想到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的感慨之说。他当时在人民网做访谈节目时说,自己现在的工资单上每月是8000多元,再加上其他收入,每月过万甚至更多都没有问题,但却经常感觉“钱不够花”。谈到为什么人们总是感觉自己不幸福的问题,崔永元指出,如果看收入数字,收入肯定是比以前高了,但为什么大家并不觉得自己挣的更多了?这是因为我们挣钱的增长幅度赶不上物价的增长,“所以很难在钱这方面找到幸福感。”

  收入增长幅度赶不上物价的增长,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最关键的因素,无疑是作为社会“减压阀”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保护力”还远远不够,导致“很多人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应对未来不时之需”——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系统性、结构性问题,严重压抑了国人的花钱欲望、消费意愿,影响了我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孩子要读书,读好学校,难道不要存钱吗?房价“高高在上”,要付首付、按揭,难道不要存钱?看病贵,万一生个大病,难道不要存钱?养老更不用说了,难道不要存钱?不敢花钱,也是迫不得已!

  同时,收入分配差距的现实问题,也使一部分国人为了使生活得以保障而宁愿选择储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嘹亮地吹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无疑是一个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过程,只有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百姓,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牢固,使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公平正义,人们的现实担忧才能逐步减轻。

  而在这期间,更应体现“国富民强”的社会道义。前几天有报道称,财政部财科所一位研究员分析,今年的全国财政收入完成情况不成问题,关键看能超收多少,他估计“会在9000亿左右”。在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长、超收的背景下,国家对民生的财政投入,理由不断“壮大”,使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的民生压力不再“山大”,而惟有系统地解决了这些民生后顾之忧,国人敢于消费、主动消费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