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从攀西城市群看 绿色发展
时间:2012-11-13 10:16:16  来源:华西都市报 
从攀西城市群看绿色发展

  锦苏线起于西昌裕隆换流站,止于江苏吴江市同里换流站,长约2090公里,铁塔4238基。今年7月投入试运行,年底全面建成投运,将实现西南水电的大规模送出。

从攀西城市群看绿色发展

  美姑县的彝家新寨里,村民用琴声表达对新生活的热爱。

从攀西城市群看绿色发展

从攀西城市群看绿色发展

  眼前是一幅凉山州和攀枝花的经济发展示意图。除了各项经济指标的高歌猛进,我们也看到了“西电东送”的重要工程锦苏线,它们合成了对攀西城市群的最好诠释:资源富集、投资热土……

  眼前还有一幅邛海湿地鸟类种群变化示意图,相继在邛海安家落户,24种鸟、374个鸟类种群为西昌这座城市带来更多迷人风景,也折射出攀西城市群的特色之路:清洁发展、绿色崛起……

  居民退房还湖,工业退城入园,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加速转型……从邛海之滨到金沙江畔,阳光眷恋的攀西城市群,正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下,日新月异。

  随着雅西高速的开通,随着钒钛产业的腾飞,随着水电风电、特色农产、阳光旅游等更多绿色发展的产业在这里绽放,这片新兴投资热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观察员十年转型升级 推动绿色崛起

  ●攀枝花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级高工唐士豹

  攀西素以资源富集而著称于世,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气候、生物、旅游等多元化资源。过去十年,攀西改变粗放式开发、低水平利用的做法,更加注重资源科学开发,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探索资源富集地区科学发展、跨越提升之路,全面加快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步伐。

  在攀枝花,新型工业化引领资源综合利用方向,钢铁“一业独大”格局被打破,钒钛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强势崛起,落后产能加速淘汰,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城市面貌显著改善。昔日的“百里钢城”正升级为“钒钛之都”,曾经“先生产后生活”的工业基地正转型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阳光花城”。

  在凉山州,“生态立州”战略锁定优势资源开发路径,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构筑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花卉、烤烟、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正在打造“国际重要湿地”的邛海湿地成为凉山新名片,大凉山生态休闲民俗旅游持续升温。今天,一幅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环境也出生产力。在今年的西博会上,攀枝花和凉山两地签约项目投资额合计超过1500亿元,比上届翻了一番多。攀西城市群因为清洁发展、绿色发展而更具吸引力,成为四川扩大开放大局中的新兴投资热土。

  攀西十年巨变,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强大的内生动力。让区域发展可持续、生态环境更优美、百姓生活更幸福,是攀西城市群共同的追求。随着“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未来的攀西,将成为四川打造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进程中重要的绿色增长极。

  我早就知道来凉山的游客会很多

  ●西昌市民罗松

  我订了凉山手机报,国庆后收到的一条短信是:假日期间,凉山共接待游客161.33万人次,接待自驾车97729辆。

  说实话,我不意外,早在过节前,我就通知亲朋好友,“国庆节,来西昌的游客肯定多”。为什么?国庆节期间,7座以下的小车免收过路费,从成雅高速来的人可想而知。朋友来了,骑自行车游邛海是必不可少的,这可苦了我,每天都要排队租自行车。不过,大家都说不虚此行。以前记忆中餐馆林立、房屋鳞次栉比的西郊乡河滨村,已经变成临湖清幽之处,绿树成荫,涛声可闻。

  在我的老家普格,随着彝家新寨建设,家家户户安装了沼气和太阳能,既省钱又环保。路过雅西高速,可以看到德昌风电场。手机报前几天还说,昭觉要建高山风电场,会理听说也在建,大家都在走环保发展之路。沿着这样的思路,我相信以后凉山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山会更美。

  攀枝花钒钛科研十年成果一览(2002—2011)

  2002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用三氧化二钒制取碳化钒和氮化钒的研究

  2003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时速200公里客运专线钢轨开发(涉及钒钛)

  2004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钛精矿盐酸法制取人造金红石产业化技术

  2005年度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钒氮合金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技术研究

  2006年度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延长氯化法钛白氧化反应器运行周期的研究

  2007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提质稳钛增能工程技术研究

  2008年度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低钒铁水提钒工艺技术研究2009年度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型钛渣电炉冶炼及装备技术研究

  2010年度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0米长尺钢轨在线热处理生产线工艺及装备集成技术开发(涉及钒钛)

  2011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攀枝花钛铁矿高效回收工艺及装备产业化集成技术研究

  【个案故事】集体垫资 西河村变身水果园

  

  “喂,你帮我算下账,我立马就过来还钱。”10月25日上午,冕宁县漫水湾镇西河村四组村民邓明忠给村文书打电话,准备把一年来欠村集体的各种款项一并了结。

  发动自家的福特轿车,行驶在去年才修好的进村道路上,看到刚刚卖完果子的晚熟梨树从车窗外疾驰而过,邓明忠思绪万千。

  5年前,由于年迈父亲多病,一双儿女又上学,靠6亩土地种植玉米、土豆,无论邓明忠如何辛苦节俭,全家一年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经济十分拮据。

  2009年,凉山州出台“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县市加快优势特色种植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其中提出,通过3到5年努力,推进凉山州优质烟叶、马铃薯、蚕茧、早市蔬菜、水果等产业发展,整体实力进入全省前三位,到2012年,包括冕宁县在内的6县1市率先发展,带动凉山州规模化、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350万亩,建成7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

  冕宁县漫水湾镇西河村利用当地光热充足、水源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黄金梨、葡萄和设施蔬菜。但如何突破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资金和技术瓶颈?西河村“两委”集体研究决定,村集体不但要将村民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一方面,所有农资均由村上垫资购买,待群众水果取得收益后再归还村集体;二是由村集体出资带领群众外出考察,每年请专家为群众进行技术培训。”村支部书记王利平说,这个办法沿用至今。

  借村集体垫资,近几年,面积仅2500亩的西河村以“公司+农户”模式,建起了2000亩优质水果基地,依托水果发展林下套种,建起1000多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起5000头生猪、肉牛等牲畜饲养基地。

  “我家发展了5亩晚熟梨,1亩黄金梨。今年光晚熟梨就卖了4万元。梨树下套种大蒜和胡豆收入大概也有4万元,加上10多头猪,今年收入超过12万元。”算着收入,邓明忠已到了西河村“两委”活动中心。

  “农药、化肥、套袋等一共10027元。”村文书拿出算好的账簿,叫邓明忠确认。“算啥,我还不信你?”邓明忠拿出一摞钱,点数还上。

  王利平介绍,依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西河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5500元,提高到2011年的9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07年的20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余万元。本版撰文四川日报记者刘旭王云钟美兰徐登林本版摄影四川日报记者吴传明本版制图卢浩杨仕成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