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北京城发展正由摊大饼型转向网状辐射型
时间:2010-01-06 10:22:07  来源:段里仁 

段里仁,是北京市政府顾问,我国著名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工程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原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总工程师。

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规模会成为城市的负担,带来如发展模式、结构均衡、城市安全等种种问题,尤其是交通问题,是所有巨型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现在发达国家的纽约、东京、伦敦等巨型城市已经度过了困难期,那么像北京这样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的巨型城市,交通问题怎么办?

最近30年,北京有三个堵车高峰期,分别始于25年前、14年前和8年前。北京市民一定对当时的状况记忆犹新。当然,北京的交通问题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北京是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古都,当初在设计和规划城市的时候,主要的交通工具不是汽车甚至也不是马车,而是人力车和轿子。这就决定了当时的城市设计、道路规划自然要适合于这种交通工具。因此北京的胡同对于人力手推车和轿子是很适合的,一米多宽的胡同走轿子挺宽敞,手推车也很方便,随便停在胡同口,就可以开始叫卖了。 南方的一些古老城市,是以小街为主,也是为了方便挑担子、抬轿子。当时马车是作为远程交通工具的,所以宽一些的路叫大马路。当然大马路也不太多,北京老城东南西北有很多个门,每个门都对应有条大马路,但也是屈指可数的。

几百年以后,到20世纪初,汽车出现了,这种城市道路结构就不适用了,所以我们就开始把大马路改造成汽车路,把胡同也改成汽车路。但是改是很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后来就开始修环路。再就是到了1990年代随着汽车的快速增长,开始修放射状的高速公路。

所以中国巨型城市的发展跟外国是不一样的,必然是摊大饼式的膨胀。我们的城市历史原型和交通规划不适于汽车的发展,造成交通拥堵是很自然的。

进入本世纪,这种巨型城市怎么解决交通拥堵,或者说城市如何进一步发展,就成为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对于北京来说,转折点出现在2003年,那就是北京交通委成立,之后又发布了《北京交通白皮书》。这个白皮书明确指出,我们这个城市应该优先发展公交,以公交为导向推动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其中轨道交通是公交的骨干。由此,我们的城市就由原来的摊大饼转变为辐射型向外发展。

这个指导方针确定后,没有仅仅成为纸面上的规划,现在我们已经真实的看到了北京由大饼向东南西北四周发展。我们的轨道交通主要以11个卫星城作为发展的取向,用地下铁路、城市轻轨交通把卫星城和主城区连接起来。

19世纪伦敦就采取了类似的发展方式。当时伦敦也是由13条铁路向四周辐射,这13条铁路都是从市中心向外扩展,城市也沿着铁路线发展起来了,而不是原来老城沿着环路发展。 以北京为例,原来的二环路是北京城的城墙,墙外就是郊区了,都是平房,人口密度不大。后来二环路修起来,很快我们又修了三环,当时北三环还是农村,1990年代修东四环的时候,人口密度也不大,但现在看看,五环外面的建筑密度都已经很大了。北京规划中未来几年还要修几条轻轨,把卫星城连接起来。 这可以说是北京的一个转型,由摊大饼转为辐射型城市。铁路间如果再用绿化带衔接起来,那这个城市的未来还是挺美好的。

与国际上先进的巨型城市相比,我们还有差距,但是也有自己的优势。

第一,虽然北京已经进入汽车社会,但是早在1980年代,我们就是自行车王国,现在仍然是,因为老百姓习惯于骑自行车。在公交为骨干的基础上,自行车能够成为很好的补充性交通工具。因为公交是线性交通工具,不能实现门到门,必须要用补充性交通工具。与国外的城市相比,我们有条件用自行车来补充,首先中国人习惯了骑自行车,另外,建国以后,中国就很重视自行车道的建设,因此推广自行车我们要比欧美容易得多。

第二,我们老百姓坐公交已经成了习惯,我们的公交水平也在一天天提高,现在北京有22000辆国内环保型的公交车,这个数量是世界第一,我们的公交票价也是世界巨型城市中最低的。由原来的月票改为公交卡后,也大大提高了公交优惠范围。

2006年的时候,全北京有105万张月票,就是只有总人口10%的人享受公交优惠,现在我们发行了2500万张公交卡,就算剔除有些人有两张公交卡,那也有2000多万人得到了实惠。 这也使更多人关心和参与公交建设,促进我们的公交更好发展,这是很值得我们庆幸的事,当世界主要城市的公交比例下降的时候,北京的比例反而上升了。

未来以骨干交通为导向,把周围的卫星城连接起来,那么整个城市就成为一个网状城市,这个网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市中心,周围的十几个卫星城成为二级中心、副中心,网的结点就是交通纽结,慢慢就形成国外最先进的城市规划,就是以交通纽结作为中心向外辐射,城市中心周围是商业区,商业区的周围就是学校、邮局等服务区,再往外走就是住宅区。这样的组团发展,人与人的距离会越来越短,交通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小。

而各种交通工具在这样一个系统中也各定其位,轨道交通之外,还有小汽车、自行车、步行作为补充,各种交通互不排斥,各尽所能,最后的结果是各得其所。这完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方式,也就是和谐的交通,最终成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交通,不可能有和谐的社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