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走近拉萨市民的生活 感受城市发展体味变化
时间:2012-10-15 11:31:1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拉萨这座古城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的生活也在一天天改变,不变的唯有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意念。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西藏商报今起推出“感知生活”特别策划系列报道,记者将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感受城市发展的脉动,感知生活的变化。

    10月11日早上9点,环绕着柳梧新区的连绵山脉披上了清晨的霞光,61岁的阿爸巴珠和65岁的阿妈仓姆在家中喝完亲自打的酥油茶,不紧不慢地走出柳梧新村。

    阿爸阿妈过了一条马路,在公交站等来15路车,“嘀,嘀”刷了两下免费乘车的爱心卡。坐车到拉萨市区,只花了10分钟。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巴珠和仓姆在拉萨河南岸过着放牧生活,饲养牦牛、马匹、羊群,种植小麦、青稞。住的是传统藏式土坯房,上面住人下面是牲畜。那时候的柳梧村是一个交通不便的小村庄,周围基本都是荒地。巴珠用双手比划着推桨的动作,说每次去拉萨,都要亲自摆渡小船过河,到对岸后再花1块钱搭车到目的地。“那时候1块钱相当于现在的10块甚至15块吧。”如今到拉萨,仍然是1块钱,坐公交车,很快就到了。

    改革开放后,巴珠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从1984年开始做起了买卖,轮胎、木材、运输,各种生意都做过,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劳动经营方式与消费方式,改变了过去完全靠土地和牲畜吃饭的自然经济状态。家里添置自行车后,巴珠不再摆渡过河,而是骑车从拉萨大桥进城,每次要骑2个小时左右。

    随着城市建设一步步发展,以前的农田和砂石泥土路被宽敞整洁且四通八达的马路取代。政府在今天的柳梧新村修建了藏民族风格的两层石混结构居民房,巴珠一家在2003年卖掉了牲畜,搬入了新居,一直住到现在。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后,极大地带动了拉萨的发展,为拉萨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柳梧新区在这一大背景的推动下应运而生。按照规划,柳梧新区是拉萨市“东延西扩南跨,一城两岸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建设标志着拉萨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围绕火车站,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找到自己的致富之路。

    在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居住的吴女士来自陕西省,她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已住了3年。“刚过来的时候这边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我住的这个小区只建了几栋房子,旁边都是杂草丛生的荒地。现在外面餐馆多得很,居民房和企业也越来越多了,这旁边好像还在修酒店和咖啡馆。”吴女士继续说,“我记得2010年的冬天开始通的公交,路宽也不会堵车,以前都是坐小巴车出门。”

    经开区内有两个主要的菜市场,堆龙菜市场和八一路菜市场,还有一些私人经营的卖蔬菜肉类的店铺。吴女士说,“现在懒的时候可以点个外卖,周末偶尔会做饭,骑电动车到堆龙菜市场大概五六分钟,有时候也会去稍远点的八一路菜市场,那边活鸡、活鱼都能买到,菜价比拉萨市区卖得要便宜些。”

    吴女士住的小区内安装了一批健身器材,有几个孩子在玩耍。“这附近还有一个体育馆,平常我和同事也会去,在里面打篮球、打羽毛球。”虽然目前的开发区人流量并不大,可吴女士的生活显然是丰富多彩的。

    说起东城区,也就是最近三四年的事,可东城区新建的小区很多,大家也都乐意到东城区买房子。

    多吉家住尼霞苑,11日9点,他早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在小区附近开了家甜茶馆,他一天到晚都像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采购原料,招呼客人,打扫卫生……“说起来,我只是个打杂的,主要的事情还是老婆做!”早上忙了一大阵子,还没到中午,多吉可以稍稍地休息一会了。多吉说,一家人以前都住在老城区,儿子已经上班了,做生意积攒了些钱,就在尼霞苑买了套房子,新房子住着很舒服,交通也很方便。儿子则在离单位比较近的西郊,每个周末搭公交车就回来了,十分方便。

    在这个悠闲的城市,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新城居住,基础设施更完善,更舒适。来来往往的公交车,在新城老城之间不断地起程、停靠……把大家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