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交通枢纽不可简单复制
时间:2012-09-11 15:25:50
来源:东方早报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大城市出现了以高铁、航空为代表的快速立体交通模式。
同时,作为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内交通运输业也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的挑战,即从单纯数量上的增长向优化综合运输结构、提高综合运输效率方向转变。在此背景下,一些大城市竞相规划和兴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分类
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综合运输网络的核心节点,能为旅客和货物运输提供多种运输方式的换乘和中转,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等多种功能。按综合交通枢纽的服务区域可将其划分为国际级、国家级、区域级和地区级等不同级别。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应该具有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1)交通换乘型:衔接城市对内对外交通和旅客货物中转的核心城市基础设施,如上海南站;(2)产业载体型:依托交通枢纽布置物流、加工等产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如广州白云机场;(3)发展平台型:通过交通枢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空间载体,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如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自2009年以来,上海市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大胆探索,规划和建设了虹桥商务区,是第三种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这类商务区可被称为交通枢纽型商务区。
所谓交通枢纽型商务区,是因多种交通方式交叉聚集引起地区经济要素的变化,从而催生出对商业、商务以及商住的强烈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在该综合交通枢纽周边形成的综合性的商业、商务中心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交通枢纽型商务区与传统的中央商务区CBD有着显著的区别:CBD是在原有城市中心区的基础上自发形成,具有地区最高的开发强度、最高地价和最高建筑高度,是城市的经济重心;而交通枢纽型商务区一般在区位上与城市原中心区分离,凭借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成为城市可达性的中心。
审慎发展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综合交通枢纽型商务区对城市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是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这种影响体现在四个方面:(1)城市向多中心多核发展。交通枢纽型商务区是发展城市副中心的途径之一,城市空间布局可借此由单核转向多核。(2)改善城市职住空间分布。经济集聚效益往往以职住分离为代价,而在交通枢纽型商务区对外的交通通道周边比较容易形成职住平衡,并能推动公交导向型的城市发展模式(TOD)。(3)扩大都市圈范围。交通枢纽型商务区汇集了多种高速交通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通过交通方式的换乘到达更远的地方,一小时都市圈范围因此扩大,异地通勤的现象会越来越多。(4)催生城市群中央商务区。核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型商务区,将逐步转型为城市群的中心商务区,从而实现核心城市对城市群的辐射作用,形成城市连绵带和城市群中央商务区。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设想出于虹桥机场规划调整和高铁上海车站选址两个契机:2005年虹桥机场总体规划修编将1993年规划的1700m间距的远距离跑道改为365m间距的近距离跑道,节省了约8平方公里的土地,为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将原选址七宝的高铁上海车站移到虹桥地区,大为降低了交通线路和站场对上海中心城与西部联系的阻隔。
而总面积约86平方公里的上海虹桥商务区的提出是基于另外两点战略性思考:分流上海市东部中心城区越来越大的商务和交通压力;将虹桥商务区作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国际平台和实体空间之一。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虹桥商务区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交通枢纽和商务区功能集聚的整合作用:初期以交通枢纽为发展主体,通过枢纽对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吸引,增加商务区的投资潜力;在商务区建设步入正轨后,以商务区优越的投资和产业环境吸引优质企业进驻,为枢纽带来更大的客流、物流,充分发挥枢纽的承载力。
当前,不少城市对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虹桥商务区的开发建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效仿。
效仿建设大型交通枢纽,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应审慎发展大型交通枢纽,不能贪大(规模大)求全(换乘模式多);应注意多种交通枢纽和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应科学论证和选择交通枢纽型商务区内的主导产业。
与此同时,也应进一步做好重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策划和规划,并积极谋求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功能复合化与优化,将其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