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等城市群的发展,成为带动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重要拉力。2007年年底,国务院批准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探索符合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要求的城市群发展新模式。
为更好借鉴国际上城市群建设的先进经验,湖南省邀请了来自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的数十位环保专家,以及100多位国内专家出席“城市群发展模式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城市群发展模式选择、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等议题展开探讨。
专家们携真知灼见而来。瑞典欧洲企业网主管桑德姆·克莉丝蒂娜在会上分享了斯德哥尔摩城市群发展经验。她也认为,这个被誉为“最干净的首都”的城市,在环保领域建立起了一个非常高效的沟通机制。关于环保、城市规划问题,公民、移民、政府部门、专家都必须参与。
丹麦城市建设设计专家简·克里斯安森则提出,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城市交通规划将对城市环境带来直接影响,高效、布局合理的公共交通网络至关重要。据介绍,哥本哈根开车上班的人不到20%,有40%的公众骑自行车。他介绍说:“政府部门正在完善地铁等交通建设,希望能让100%的公众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自行车等无污染交通方式。”
更多专家关注着中国的城市群建设如何突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以及如何发挥市场、民间的内生力量。香港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薛凤旋教授致力于北美、欧盟城市群发展。他认为,一个超政府组织或机构在欧洲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机构能在区域公平、保护环境等公共事务的协调层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有些地区在推进城市群建设时,热衷把更多周边城市纳入圈中。而对于区域间如何调整、优化资源的运行效率等更关键的问题,推行力度显然还不够。”美洲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邹刚,直言城市群建设应更着力提高公共行政资源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