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精明增长才是中国城市化的首选战略
时间:2012-08-31 15:28:09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胡小武 

  《瞭望东方周刊》最近披露一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近20年的城市化进程呈现显著的“粗放扩张性、耕地非农化和低海拔性”特征,并且导致了城市低效能化,防灾能力下降、粮食安全告急和不可持续发展性等严重后果。

  粗放型扩张,的确是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普遍特征。通过“圈地”,再实施七通一平或城市绿化、亮化工程,进而大规模发展新城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确让中国很多城市在“面子上”和“速度上”令人惊叹。20年,绝大多数城市的建城区面积扩张都在10到20倍以上,这种城市扩张速度的背后,却是事实上的粗放和低效。由于追求“大跃进”般的高速度、快增长,中国城市几乎没有考虑建设完善的地下排水排污工程。这种“重地上、轻地下”的建设理念,导致中国城市防洪能力日渐衰退。广州、上海、杭州、南京、宁波、北京、南昌、武汉等大城市,几乎都经历了暴雨袭城带来的“城市地中海”现象。

  粗放型城市扩张还存在着“低效城市化”后果。城市快速扩张并没有伴随着城市经济增长的倍数增长,也没有相应的城市人口的同比增长,更没有形成解决“城市病”的能力。按理说,城市建成区的10倍、20倍的增长,必然是伴随着经济、人口、城市效能的同比例增长,但数据表明,城市建城区单位土地面积所创造的GDP却并未因城市增长而同比增长,除了广东一些城市之外,比如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北京、常州的建城区单位产值分别排在第27、72、81、90、101和112位。这种低经济效益的土地利用现象反应了城市扩张存在着“非经济用地”的过度增长。同时,这些排在后面的大城市,在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空气污染、外来人口居住紧张、教育、医疗、住房成本却居高不下。所以,一边是城市土地经济效率的低下,一边却是城市生活成本高企,显而易见,大多数粗放型增长的城市,城市土地利用基本都存在低效能特征。

  粗放型城市扩张呈现“耕地非农化”后果。由于耕地良田大多处于平原地带,也一般处于城市外围圈层,因此也是最低成本、最易开发的土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扩张,绝大多数都以“蚕食”周边农村及其耕地作为首选策略。报告显示,“1990到2000年期间,约有53.4%的城市扩张面积来自耕地;2000至2010期间,这个数字达到68.7%。”可见,中国城市化扩张,几乎都伴随着周边农村的消失,耕地的蚕食,屡屡频临的粮食危机,CPI红线,便是这种行为种下的苦果。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扩张都是以政府低价征收农民土地,高价卖给开发商,或开发成工业园,或政府大兴土木。尽管很多的确的开发区最终成了“百草园”、“落荒区”,但政府依然没有停下圈地的脚步。同时,这种“往低处耕地”发展的趋势,导致了中国城市海拔持续下降,防灾能力更加脆弱。这种“低处前进”的开发模式,给本已“脆弱不堪”的城市地下工程“雨上加雪”、“雪上加霜”,暴雨成灾已成定势。

  粗放型城市化对中国来说已经成为了巨大的包袱和灾难。要走出这种城市化的“窠臼”和“误区”,必须要实施“精明增长”战略,要以大战略、大视野的理念重新思考城市化的模式与路径。城市精明增长模式要求:城市规划注重适度提高建筑容积率、城市人口密度与规模寻求合理比例、城市公共设施的效能提升、城市管理技术和效率的改善、城市单位面积的经济容积率提高、注重城市防灾能力的建设、提升城市生态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生活成本等。简言之,就是强调城市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发展模式以实现城市“精明”增长。

  城市不求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追求土地利用综合效能最大化,追求城市便利性与宜居性的最佳平衡点,追求城市面积、容积率与人口规模的最优比例,并且通过精明规划、精明开发、精明管理,才能最终实现城市的精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