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 解决首都防汛排涝问题
时间:2012-08-21 09:04:49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郭金龙 

8a04b93a0e46dfe10ac074dfddf4dd43.jpg

    北京要认真总结“7·21”特大自然灾害的教训,按照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按照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建设,解决首都的防汛排涝问题。

立交桥要一桥一策加以整改解决

    北京市的各个区县、各个部门认真落实防汛工作部署,在城区,要对频繁出现、影响城市安全运行的立交桥下、下穿道路排水不畅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对每一个立交桥下易积水点要逐个分析研究,能够采取工程技术措施解决的,马上解决,对暂时解决不了的,要制定切实管用的方案,确保不泡车、不伤人;对经常出现积水的地段,加快实施改造;在郊区,要对山洪、泥石流高发地区的险村险户,抓紧实施规划搬迁。对城区老旧平房和全市特别是房山区校舍和设施安全状况要全面排查,确保安全;加强对泄洪道的清理,对泥石流高发区险村险户坚决进行转移,确保今年汛期不再出现人员伤亡事故,这是一项硬任务。

    从长远发展看,要认真总结这次灾害的教训,改进我们的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解决好防洪与引水、排水与蓄水、地面设施与地下管网、城区防洪与郊区防洪、日常运行与应急管理等多重关系,以及产业发展、城市规模与首都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从而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实现首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灾死亡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

    “7·21”特大自然灾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罕见的自然灾害,造成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我们的抢险救灾工作,得到了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社会各界的极大支持和高度关注。新闻媒体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及时报道抢险最新进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切实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重要作用。当前,核心城区城市运行已经基本恢复,我们的救灾工作和新闻宣传的重点要转向郊区,特别是受灾最为严重的房山等地区。

    由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因灾死亡情况,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排查核实,及时向社会公布。同时要认真做好死亡原因和具体情况的分析,为下一步做好善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要做好救灾信息汇集和报送工作,按照规定及时向中央有关部门报告救灾工作最新进展,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由机关党员干部带头,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为“7·21”特大自然灾害救灾捐款活动,号召和凝聚全市群众众志成城,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救灾工作中来。

决不能为短期利益侵占河道

    北京在河道规划建设中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通过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切实提高防洪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今年汛期不再出现人员伤亡。

    丰台区九子河属山前季节性河流,沿途又有许多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导致眼下河槽淤积严重、行洪能力低,严重威胁沿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目前,丰台区已将九子河流域治理列入规划,应尽快启动河道疏通工作,切实发挥泄洪道作用。

    在房山小清河,已完成疏通和清淤工作的河道水面开阔,河堤整修一新,而下游河底坑坑洼洼,两岸堤防断断续续,已失去防洪能力。有关部门要加快推进小清河流域和河道疏通、清淤工作的进展和泄洪道清理,决不能为了短期经济利益侵占河道、人为改道,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

    河道整治、水系规划建设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强薄弱环节,坚决消除安全隐患。努力把基础打牢一些,把安全防范的标准提高一些,使人民群众在灾害面前不受损失、少受损失;要科学治理洪涝灾害,特别是要尊重自然规律,通过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切实提高安全发展的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快泄洪道的清理,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清理力度,确保河道和泄洪道正常功能的发挥。二是加快水毁水务设施、排水设施、大中型水利设施的恢复,确保度汛安全。三是加大对泥石流易发区遇灾预警工作的力度,加大险村险户的搬迁力度,确保今年汛期不再出现人员伤亡。四是加强蓄滞洪区的管理,加快构建河道防洪减灾体系、水源保护体系和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

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生产生活

    “7·21”特大自然灾害后,受灾群众期盼着能有一个稳定的安置,开始重建家园。7月27日,大家正冒雨打地基。今天,成片的安置房已经投入使用。为了让受灾群众舒舒服服住上新家,城建和建工集团,最高峰投入3万人力,奋战在16个乡镇的40个建设点。不到十天,他们对受灾群众的深厚感情,就化作5731间高标准、高质量的安置房。 让受灾群众住进新居的承诺,一诺千金!

    到8月5日,房山区5731间安置房全部通过验收交用,兑现了在8月5日之前建成安置房,让受灾群众住进新居的承诺。枣红色外墙配上灰屋顶,城建集团援建的966间安置房,在不到十天内拔地而起,房山规模最大的城关街道救灾临时安置房小区如期竣工。据技术人员介绍,这些过冬安置房使用的材料具有防火、保温、坚固、耐用等特点。

    安置房小区里,临时社区党支部、警务站、医务室、便民超市、公共厨房、淋浴室等一应俱全。不远的阎村山区人口避险安置小区,门口“天灾无情人有情、来到阎村一家亲”对联,饱含真情,格外醒目,令人感动。建工集团援建的这个小区,有560间房,生活必备设施齐全。8月5日晚,已经通过验收,迎来了第一批32户、137名受灾群众入住。房山区的有关人员要做注意做好对受灾群众的培训,让他们安全使用电热水器、燃气灶等生活设施。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