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华这个名字,几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个穷凶极恶的杀手,身上充满了太多的谜:他为何频频杀人,他对社会为何有如此浓烈乃至不加节制的仇恨?当他将枪瞄准无辜者的那一刻,他到底在想什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境遇,造就了如此冷血的一个人?
我们总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虽然媒体也在努力挖掘周克华的过去,比如他曾经贩枪被判刑,比如据他邻居说,这个人曾经习武,爱看侦探小说,也有推测他的作案目的是缺钱所致。但所有的细节在目前都只能作为其作案动机的推测,因此我们目前所获得的不过是假设性结论。如果我们将周克华定义为典型的反社会标本,那么还需要更深入的解剖。
多一个周克华,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多一份莫测的危险,社会就多一份不安和恐惧中。也许,抓住乃至从肉体上消灭一个周克华,是假以时日必能做到的事情,但社会需要反思的是,如何避免下一个周克华出现?
一个平日看上去与他人无异的人,突然之间就爆发出难以控制的暴戾与狂躁,将屠刀对准亲朋好友、素不相识的路人,这是怎样令人费解的极端个案?如果不对类似周克华的反社会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心理原因进行全面解读,我们就无法保证自己的身边不隐藏着周克华第二,甚至我们本身也可能变成周克华。
早就有数据表明,大多数当代人或多或少存在精神隐疾,比如工作生活压力过大所导致,比如与他人比较引发的心理失衡,而社会贫富分化、丛林哲学盛行、信仰缺失道德虚无化,都可能导致许多人走向心灵的迷茫,在某个临界点激发起内心灰色的一面。如果我们不对周克华这样的反社会案例加以剖析,从中汲取必要的教训,个人就可能走向失去理性控制而精神返祖的不归路。如果社会不对周克华个案背后可能存在的普遍意义加以重视,不能从中反省社会存在的某些弊端并加以改进,群体就会面临彼此猜忌恐惧而带来的对立冲突。
当初的马加爵让我们反思现行教育体制对于人性的关怀日益稀缺,唯分数论让青少年们失去了完整的人格化教育,城乡二元制的两极分化让马加爵这样的孩子充满自卑,仅仅因为遭到同学嘲笑,就会将日常隐藏的对社会的仇视化为血腥暴力。农村屡屡爆发的连环血案,让我们审视贫瘠土地上人际关系的脆弱不堪,失去了赖以维系的基层管理秩序,让农民之间的单一血亲关系容易演变为不公平的力量博弈。而周克华的出现,则让我们又面临全新的反社会人格威胁。
所以,周克华有可能被终结于未来的某一刻,他或者被逮捕归案,也可能被当场击毙,但无论如何,社会对于周克华的解密都不能因案件结束而告终,追根究底于周克华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就是为了不让我们中的任何人再走上同样的畸形人生路。这是社会文明与人性底线的双重必需,我们都需要全力去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