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森特”来袭,农林路上30多棵树被台风刮倒(资料图片)。
《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昨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质疑,台风“韦森特”来袭,造成深圳市11.5万棵树受损,与一河之隔的香港树倒报告仅1387宗,形成了反差。昨天中午,市城管局局长蒙敬杭做客深圳电台“民心桥”节目时,就“韦森特”强台风造成11.5万棵树损毁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
“韦森特”击倒深圳树木引《人民日报》关注
昨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综合该报记者吕绍刚及新华社报道,在社会版刊登题为《深港树木损伤为何相差悬殊》的报道。文章除对深港两地倒树情况作对比外,还将大批移植导致树木树龄太短、短时间内多次更换行道树导致树根未稳、城建施工太多移植频繁、树种选择不当容易倒伏,列为此次树木大规模倒伏的“4宗罪”。
对以上质疑,深圳市城管局绿化管理处副处长吴豪介绍,台风“韦森特”致深圳受损树木达11.5万棵,而该数据,是对深圳市各区受损树木的总数统计,其中歪斜、断枝等不同程度受损的树木就有8万余棵,倒伏的数字是2.8万棵,并回应称,2003年台风“杜鹃”对深圳市内树木的损毁为2.8万棵,这次香港的千余棵是指倒伏数,“统计口径不同,是造成11.5万这个数字在与‘杜鹃’或香港此次数据进行对比时,都特别‘显眼’的原因所在。事实上,‘韦森特’对树木的破坏并不及‘杜鹃’。”
吴豪还认为:“香港的土地面积、绿化面积都远小于深圳,新树也少,并不具有可比性。”
承认树木种植过密抗风差
深圳市城管局园林与林业处副处长黄添仁则承认,树木种植的密度,对抗击台风来说有一定影响,过密会使阻挡台风时受力过大,受不起力就会被吹倒。“2010年至2011年,深圳市栽植了不少新树。这次台风吹倒的树木中,的确有不少是树龄仅一两年的新树。”
有关城管人员也解释,由于深圳是全国生态园林城市,遵循“不造成交通安全影响下,进行广泛的树种选择”原则,景观树木的种植以小树为主。对深圳市民提出的取消部分树种、更换树种的建议,将综合考虑市民意见,与行业专家进行探讨,平衡选择树种,尽量减小台风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
将增加抗风性强树种
《人民日报》报道还就城市究竟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树种与合适的绿化方式与进度,发表专家意见。如香港大学地理系讲座教授詹志勇就认为,树种选择不当,是香港和深圳绿化最严重的问题。深圳市风景园林协会秘书长黄重远则表示,此前深圳市为了美观,种植了大量抗风能力差的树种。但是,此次事件提醒我们,在景观树种的美观和安全性上应取得平衡,适当更换成小叶榕和芒果、扁桃树等抗风性强的树种。
□回应
蒙敬杭:台风毁掉大树并不太多
昨日中午,市城管局局长蒙敬杭做客“民心桥”节目时,也对“韦森特”强台风造成11.5万棵树损毁一事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蒙敬杭表示,该数据为“全口径”数字,即受损树木的总量是11.5万,事实上,真正毁掉而直接造成经济损失的数字并不大。
市城管绿化管理处处长朱伟华对相关数据的进一步解答是,“韦森特”过后,据统计,倒在路上影响交通需马上清理的树木有3141棵,其余全市各区域被吹倒了的树木有2万多棵,这其中包括了很多新种植的树苗,因为种植时间短,所以,这部分树木难以承受13级的台风,但如果重新种植后,基本上都可以存活,因此造成损失不大,而其他都是被吹歪或受损落叶断枝的树木。
按照过往数据来看,完全毁掉的树木占受损树木总量中的比例最多不超过5%,与往年台风造成树木损失量对比,这次台风损失量并无明显增加。朱伟华表示,近年来深圳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此次台风损毁的树木对交通的影响也随之扩大很多,导致很多树木必须立刻清理掉。
针对绿化树种的选择问题,蒙敬杭说,没有哪一种树木拥有绝对的抗风能力,只能说相对选择抗风能力较好,根扎的深的树种。同时他也举例,岭南地区大量生长的榕树,尽管根系扎得非常深,但此次台风也同样吹倒了很多榕树,即使是抗风能力比较强的树种也难以做到万无一失,并且该树种存在对道路有一定破坏性的缺陷。
就刚召开的全市绿化会议上提出的“八年规划”目标,蒙敬杭表示,将对各区绿化工作加强监督和指导,扩大宣传,力争通过八年的再提升,使深圳的绿化水平达到国际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