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0月0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曹小曙:破解城市化困境需“精细化”革命
时间:2012-07-17 10:01:23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曹小曙 
    在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土地等代价的基础上,我们终于形成了城市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各地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土地资源,尊重自然、尊重土地、尊重人地和谐的城市方向。

  城市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无可比拟的伟大创造。但城市作为一个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财富集中、交通拥挤的庞大有机体,随着城市的日益复杂化,伴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也变得越来越脆弱。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城市的发展中,出现了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城市化的盲目性与发展的无序化、粗放化。城市化盲目性的核心症结在于,人们忽略了每一个城市的自身发展条件和发展规律,盲目追求扩大城市的规模,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在一片粗放式的发展中形成了今天的中国城市发展格局,这也为本身就具有脆弱性的城市留下了更多的脆弱性。

  城市的脆弱性是指来自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威胁和破坏而导致城市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表现出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在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土地等代价的基础上,我们终于形成了城市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各地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土地资源,尊重自然、尊重土地、尊重人地和谐的城市方向。

  土地浪费引发经济和社会问题

  技术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发生深刻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制造业的分散化与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高级服务业的集中化。但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牵涉到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社会关系、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动,需要政府基于对转型的成本和代价的深刻认识,出台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目前的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我们的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如何调整、如何优化无疑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对推动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进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0年的城市发展中,我们主要依赖于土地资源的大量消耗,往往以土地主人的身份来对待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母亲。事实上人类并非先天优于土地,土地提供了人类98%的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支持系统。没有土地,人类将无法延续。土地的存在,并不简单地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土地固然具有工具价值,但它首先是一个有生命的、活的有机体,有着特定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然而城市化的过程中,无论在程度上还是范围上,土地的变化是空前剧烈和广泛的,这就严重威胁到土地的修复功能。

  土地的浪费与使用不当已给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损坏。在许多社会中,这一现象已导致了某些经济困难(粮食危机、举债、消除污染的高昂代价等)和社会问题(贫困、饥荒、营养不良、迁移、争夺等),并最终引发政治上的严重后果。人们一方面说着大地是我们的母亲,而另一方面却在肆意地践踏与羞辱着赖以维持生命的土地,很明显,人类社会并没有从心底里真正地去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城市交通应体现社会公平

  城市交通对城市生活结构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问题。城市交通使用的缺乏会造成社会排斥。空间上的排斥通常发生在低密度地区,那里的公共交通运行在经济上缺乏可行性,或者发生在城市周边地区,那里的服务设施不完善或是需求大于供给;时间上的排斥牵涉到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夜晚出行者,他们或者是很早出门、或者是周末,这时公共交通服务往往没有或者不充足;造成个体排斥主要是因为性别、年龄、种族背景、疾病或残疾等个人特点;经济上造成排斥是指人们没有能力来支付交通费用。城市交通移动水平和约束性的范围主要是依赖于出行个人因素,例如健康、金融资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应用。每个人的生活圈在不同的阶段都经历不同的机会和需求。实际目前的移动性由个人的移动能力所决定,移动能力又由个人资源和交通基础设施所决定,个人资源和基础设施又与区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一切的综合又体现着社会的公平性。从人类存在的意义上城市交通本身就是一种终极关怀的体现。

  如果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城市发展称作“第一次革命”的话,从“十二五”开始的新的发展无疑将成为“第二次革命”。就“革命”的角度而言,“第一次革命”我们“革”的是资源、环境、土地、廉价劳动力的“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目前的城市发展格局,使得未来的发展困境与挑战将更为突出。要解决目前城市发展的困境与挑战,只有进行“第二次革命”,那就是“精细化”、“精致化”革命!

  (作者曹小曙,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