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的调控显然又进入一个比较“纠结”的调控窗口。接连几日发布的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不容乐观、即将公布的GDP也被普遍预测将要“破八”,加之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表示要“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稳增长”显而易见已是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当务之急”。
而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外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如何做到“短期保增长”与“中长期调结构”两个目标并行不悖?中国经济是否已处在通货紧缩的边缘?连续两次降息是否意味着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出现实质性转向?北京的几位经济学家近日回答了中国公众普遍关切的经济问题。
中国经济并未处在“通缩”门槛
虽然日前公布的CPI、PPI、PMI显示都在低位运行,但此间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并未处在通缩边缘,不过还是要做好防通缩准备。
通货紧缩往往是指经济衰退时期的货币表现,其在经济运行中所呈现出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货币供给量(M2)的连续下降、有效需求不足以及经济全面衰退三个基本特征。
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PPI同比下降0.6%,CPI同期上涨3.3%。就M2情况看,今年从1月到5月分别为12.4%、13%、13.4%、12.8%、13.2%,涨跌互现。从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尽管最新数据显示生产资料价格连续第十周回落,表明当前有效需求不足,但今年的回落幅度为历年最小,有表明经济降中趋稳的基础正在形成。
“因此,当前中国并不完全具备上述通货紧缩的条件,不能妄加判断中国已进入通货紧缩时期。”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较大幅度的增速回落并不等价于中国步入通缩的萧条或者滞涨。因此,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不宜对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做出过度反应,政策转向不能过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
专家预计,在世界复苏受阻以及中国依然面临深层次内生性结构问题的前提下,中国经济的下滑将具有中期特性。2011至2016年中国将告别“高速增长时期”而步入“次高速增长时期”,潜在GDP增速将处于8%至8.7%的区间。
促进投资合理增长并非重演刺激政策
“当前重要的是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温家宝总理在日前召开的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论述,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在继“稳增长”政策中提出“促进消费、出口多元化”后,首次对“投资”的明确表态。有人猜测,这意味着中国将重新启动刺激政策,通过加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达到快速带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受访专家认为,中国保持投资增长的合理性和效率并不意味着政策的放松,不应被误读为2009年对很多项目的大干快上。
事实上,与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采取的4万亿刺激经济政策相比,此次的投资将会更加谨慎,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将“短期稳增长”与“中期调结构”两个目标相结合。
温家宝在讲话明确强调,在促进投资当中,非常紧要的是要注重投向、注重结构、注重质量和效益,要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科学发展。
“‘稳增长’与‘调结构’的节奏确实需要好好拿捏,”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院文宗瑜说,增长过快不利于调整结构,因为一些传统行业会侵占社会资源;但增速太慢也不利于调整结构,这会令转型更加艰辛。
文宗瑜建议,当下,中国应尽快确立“合理投资”的核心及范围,避免政府主导的产业投资过度膨胀。
在中国颁布的“稳增长”政策中,已经“圈定”了投资领域,包括“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已确定的铁路、节能环保等项目。
中国国家发改委投资所研究员张汉亚认为,这说明中国目前进行的投资,仍是更好地扩大消费的投资。而依靠消费实现稳增长,是中国制定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和目标。
货币政策属微调仍稳健
6月8日、7月5日,时隔不到一个月,中国央行两次降息,以充裕流动性。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目前使用的一些货币手段,尤其是利率市场化的变化,仅属于微调。货币政策依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没有转向。
一般而言,提高货币供应量和增长速度被视为货币政策转向的标志。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认为,评价一个国家货币多不多的指标可以用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例来判断,去年GDP总量是47.3万亿,算下来比例是190%左右,而2008年则不到150%,可见中国货币的供应量之大。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到去年年底,中国货币供应量已达85.7万亿。
“因此,必须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动摇,但同时可以予以一些必要的微调手段。”他认为,目前央行的一些微调措施恰逢其时。
事实上,对于2009年以来实施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拳,央行已经通过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等手段予以了纠正,自去年四季度以后,纯粹的来自政府方面的外部收缩已经结束。
魏杰表示,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是要按照既定的方针,今年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是14%左右。他建议,货币政策应加强信贷对于实体经济的渗透性,依靠重点投资项目和重点投资领域的指导,采取定向放松。
专家普遍预计,今年下半年的货币政策还将围绕降准、公开市场操作、下调利率等方面进行微调,以保证全局流动性的相对宽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