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年2月13日圣西门派的《环球》杂志上法国人首先使用了社会主义概念。当时最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但是他们都没有找到现实社会主义的道路,所以被称作空想社会主义。直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礼记·礼运》篇也提出了大同社会这样一种空想的社会理想,但是两千多年来也始终没有找到实现这样理想的途径。
中国人找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艰苦探索的历程。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用炮火一步步把中国打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危亡的关头。一批批进步的中国人奋起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但是都走不通。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才为中国革命的面貌开了新生面。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又经过艰辛的探索,实行改革开放,才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匡洪治的《艰辛与辉煌:从新民主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人民出版社出版)以自己的学术视角和学术建树,对这段丰富的历史进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从新民主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实践,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涉及很多复杂的现实问题与理论问题,论述这样的课题,对作者的思想水准、理论功底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作者的可贵处在于把重点放在实践探索上,而不是凭空作纯理论的论述。正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这几十年发生在中国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之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及个中的苦辣辛酸,为我们认识这一段历程及其成果,提供了最丰富最生动的资源。
这部作品是一部史论。以史为纲,论从史出。作者援引大量史实,然后引出议论,使读者感到自然贴切。这部书是写史的,不是写人物的,然而对历史现场中所出现的历史人物,作者还是尽可能注重对其性格命运加以刻画,这样做,对于人们了解和研究历史也是有益的。
历史回顾贵在真切。历史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形成的合力推动的结果。只有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当时人们的经验和认识发展阶段,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今天研究历史不可能离开今天的视角,但又决不能把今天的臆测强加于前人。重要的是弄清楚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前进的,怎样一个又一个地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新问题的。这样才能更加珍惜今天已经取得的成果,增强继续探索、继续前进的信心。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匡洪治同志努力这样做了,这也使他的作品更多地具备了可读、可信、有用的特点。
历史在发展,人的认识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着我们继续探索,努力前进。这也是历史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