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李君如:理论工程灵魂工程创新工程
时间:2012-06-26 08:09:53  来源:北京日报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自2004年4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已经过了八年时间。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工作者,我一开始就是这一工程的协调小组成员和第一批重点教材《科学社会主义概论》课题组的首席专家,后来又成为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全程参与了这一工程。我深深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一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首先是一项理论建设工程

  在现代社会中,“工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工程,指的是“以某组设想的目标为依据,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一群人的有组织活动将某个(或某些)现有实体(自然的或人造的)转化为具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人造产品的过程”。广义的工程,指的是一个团队为达到某种目的,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进行协作活动的过程。我们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一具有目的性,二具有组织性,三具有协作性,四具有时间性或计划性,符合上述广义的工程定义。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这项工程取得的每一项成果都是课题组集体协作和攻关的产物。

  就编写教材来说,从课题组成立到提纲编写,再到教材撰写,一直到最后审批出版。期间在经过严密的立项审批过程后,还要经过比较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课题组内部反复讨论、反复修改,成稿再报课题各主管单位审议后,还要经过工程咨询委员会反复审议和组织专家反复审改,最后才能上报中央政治局常委审定批准。这些教材,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经验,反映了各学科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这一工程的主要目标,就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创新发展,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培养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围绕这一目标,八年多来,工程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高扬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巩固党的理论阵地,团结和凝聚广大理论工作者等许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一项名副其实的理论工程。

  这是一项灵魂建设工程

  首先,这一工程的重要落脚点是铸炼人的灵魂的工程。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中央有关部门通过调查研究,注意到在某些高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某些学科领域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弱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淡化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文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一些学科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深入开展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研究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到高校文科教学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工程实施的一项基本任务。

  其次,这一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工程计划组织编写100多种专业课教材,特别是43种工程重点骨干教材,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和我国高校的文科教材体系,奠定了扎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由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资深专家学者组成的工程咨询委员,以对党和国家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孜孜不倦、辛勤工作,为编写铸炼人的灵魂的高校文科教材,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是一项理论创新工程

  从中央实施这一工程之初,胡锦涛同志就强调要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当今时代,实践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绝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而只能根据新的丰富的事实作出新的有说服力的论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否在理论创新中形成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又符合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因此,各个课题组都努力在理论创新上下功夫,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破解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难题,回答社会上包括广大学生在生活中提出的模糊认识问题。

  比如,科学社会主义课题组在研究中注意到,以往的同类教材都围绕着“社会主义为什么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怎样取代资本主义”这一主线展开,讲的都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道理,而我们的实践在探索的已经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因此,我们课题组决定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对象开始,把“革命”与“建设”这两个板块打通并衔接起来,使得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一个“革命”与“建设”有机统一的完整学科,成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现实理论参考价值的科学成果。这样的努力,对于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是一项人才建设工程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在铸炼人的灵魂的工程中,关键又在老师。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无论是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还是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编写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这一切最终都要靠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来付诸实践。如果一名教师不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在课堂上不坚持马克思主义,那么,工程的各项工作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过程中,有一条很好的经验,就是始终注意让全国各高校教师和各单位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参与工程的各项工作,并在参与中受到锻炼提高。几年来,这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壮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队伍,提升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思想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工程还在每年暑假组织教师到西部地区了解国情,到革命老区体验学习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到改革开放前沿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的理解;同时,组织一部分教师出国考察,开阔视野,深入了解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现状。特别是从中央到地方,都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安排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骨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到中央党校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行一个月研修培训,直接听取中央有些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的授课,系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了解中央重大决策的背景、过程、内容和意义,并进行实地考察,从而增强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教学骨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是由于抓住了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环节,这项工程在推出大量理论成果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为工程深入开展以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基础和保障。

  最近,李长春同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不愧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工程、生命工程、基础工程。实践证明,八年多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进一步高扬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为我们创新了理论工作机制,打开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突破口,搭建了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要平台,有力促进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我们党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理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也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新问题。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深入研究这些问题,让这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结出更为灿烂的思想果实,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传播,是我们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不容推卸的职责。

  (李君如 作者为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