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聚焦
组团式城市如何走出“强中心”之路?新型城市化如何兼具整体提升与中心强化?
佛山是一座典型的组团式城市,在过去“2+5”组团式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包括南海、顺德等在内5区城市化整体并进、层次渐明。但在当前城市亟需“转方式”、“城市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佛山这个组团式“城市群”遇到一个突出问题:城市中心如何强化?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如何统筹协调、共生共荣?城市如何有效驱动产业转型?
在这种背景下,佛山实施“强中心”战略成为一种共识。在昨日的论坛上,被称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刘太格等多位专家均认为,对于当前的佛山和南海而言,“强中心”是必要选择,而在“强中心”的战略下,必须优化空间格局和做好基础配套,以形成引领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的加速聚集。以“强中心”推进产业与城市共融,这对全省都有启示意义。
“强中心”既聚合资源,更展现个性
“广州是典型的强心弱边,佛山是典型的强边弱心。”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王世福认为,广佛同城是指向30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规模,这种城市架构使得佛山在城市空间上,要建立一种深度的中心战略。
中山大学教授、高级规划师袁奇峰也认为,从广佛同城的架构来看,南海的东部片区位处同城前沿阵地,因此,包括桂城和大沥两个东部镇(街)在内的“沥桂一体”,实际上已成为佛山“强中心”的重要部分,“只要将中心抓起来,将人气做起来,就有可能将整个城市的框架撑起来”。
这道出了佛山“强中心”的关键所在。佛山市市长刘悦伦昨日在论坛中表示,佛山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中心,但不一定是广州、北京、上海那样的中心,“但它又能够提供比较好的公共服务,有比较好的商业、娱乐、文化等方面的吸引力,让一些为佛山制造业服务的高端服务业,比如说研发、设计、营销、信息、商务服务等人才,不要都留在广州,起码有一部分可以留在佛山。”
刘太格则认为,“中心”对于佛山而言,除了辐射和资源聚合效应外,还是城市个性展现的需要。鉴于佛山的组团城市特征,他建议在“强中心”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很强的中央商务区,周围再针对性布局等级、层次不同的商业中心,“中间的城区是主商业中心,人口多一些,可以支撑这个中心”。而从人口密度因素来看,他也建议佛山的“强中心”建设,一定要将中心的基础公共设施做好,以此减少市民的生活成本消耗,如此,城市中心才能聚集“人心”,形成“向心力优势”。
“1+2+5+X”优化组团式格局
“南海是佛山的缩影,是佛山的典型反映。”在刘悦伦看来,在南海的城市化过程中,“强中心”亦须成为一大关键词。因为位处广佛同城前沿阵地,南海将与广州直接接壤的大沥和桂城两个镇(街),综合形成“沥桂一体”的中心城区发展思路。
目前,佛山正式将“2+5”组团式格局优化升级为“1+2+5+X”。具体而言,在这一新格局之中,“1”即为崛起之中的佛山新城,“2”则指沥桂新城和顺德新城两大副中心。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表示,南海的大沥和桂城正在融为一体,强力推进“沥桂新城”,积极融入佛山的“强中心”,并与中心城区禅城、佛山新城联为一体,成为一个大的中心。
在袁奇峰看来,这种思路正是佛山“强中心”的路径。他认为,目前佛山相当于一个城市群,怎么将城市群转化为城市,特别是有强中心的城市,需要一个中心体系的构建。而在这种构建中,南海东部地区的“沥桂一体”,再加上禅城和佛山新城,一个三角形的格局有望将佛山的中心构建起来。按照此构思,南海的“沥桂一体”,实际上将成为佛山“强中心”的重要一极。
“城市规划要与土地谈恋爱”
■现场互动
围绕城市升级命题,一场畅快淋漓的讨论,让与会的各方人士纷纷亮出鲜明观点。在发言中,有“新加坡规划之父”之称的刘太格就有关城市规划建设“要与土地谈恋爱”的观点引发热议。而这一理念,实际上正与佛山、南海当前从工业造城到文化、生态兴城的城市升级路径互为呼应。
城市规划呼唤“对土地的感情”
“不要将环境当做是一堆土,要铲就铲、要切就切,应该是带着感情来做;其实每一个城市和另外的城市最大的区别性,就是天然环境和历史古迹、建筑。”论坛上,“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讲述了自己从事规划工作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心得。
在回顾新加坡的工作经验作为例证后,他提出建议,“规划时,主人不是规划师,规划的主人应该是土地。”在刘太格的眼里,做城市规划“要与土地谈恋爱”。他解释说,所谓与土地谈恋爱,就是要保护自然、保护古迹,否则“建筑设计做得再美,如果没有感情,环境还是不行。”
刘太格有关“与土地谈恋爱”的一番论述,引发了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的共鸣。“我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看着这一片土地的变化,非常有感情。”邓伟根说。
近年来,南海区的城市规划愈发尊重自然生态与文化传统,相继把该区内的千灯湖、听音湖、博爱湖等城市水系项目列入城市升级中的重点要素,逐渐摈弃以往围绕工业项目造城、以及“水泥森林”造城路线,通过建设城市水系“借湖造城”、“借山造城”,以生态、文化兴城,通过对文化、生态的回归驱动城市转型升级。
回归传统文化,凸显岭南城市特征
事实上,除“借湖造城”外,南海“文化造城”的路径也流露出了当地特色:以文化引领3大片区协调发展,重点打造东部“潮涌灯湖”、中部“动感狮城”、西部“文翰樵山”3张城市名片,直指南海乃至佛山城市“缺特色”的顽疾。
在论坛交流中,多位专家都对佛山的城市特色提出意见,而佛山市市长刘悦伦也论及于此,“四五年前我走了千灯湖,觉得佛山还不错”。但到佛山当市长后,他有了不同的感觉,“佛山在工业制造业方面,可能过几年就会超过深圳了,但是佛山城市却没有什么鲜明的特色。”
无论佛山还是南海,都拥有较好的自然优势。而在南海的探索中,各个片区所拥有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等资源,都已成为了当地城市化的重要优势,这一从工业造城到生态、文化造城的“回归式转型”,对佛山和珠三角都有启示意义。
“我对佛山城市升级很有信心”,刘悦伦在互动环节分析说,“我们不一定要跟广州比”,广州有佛山不具备的核心城区,但佛山也有自己的优势:作为组团化城市,有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各区,能够突出生态、绿化、水等岭南文化城市的特征,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现场互动中,作为企业界的代表,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建新认为,“无论南海还是佛山的未来城市发展,只要将环境做上去,就一定能够聚产业、聚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