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周其仁:城市化滞后是因为我们一直“借城出海”
时间:2012-05-15 10:13:56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内容辑要:
   中国制造刺激了境外交易部门的繁荣,推动了相关经济体的城市化更上层楼。但是,外需持续疲软,中国制造,要转向开拓内需市场,非借国内商业与服务业的跳板不可。而反映到空间布局上,这块跳板就是城市。
  
  周其仁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外需疲软,我国制造业面临巨大的冲击。而这也暴露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条“软肋”,即“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
   一般来说,衡量工业化的水平,关键指标是“工业化率”,也就是工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例。而衡量城市化水平,关键指标则是“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占全体人口的比例。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是51.3%,这是2010年人口调查的结果。同年的工业化率指数是46.8%。两率的比值(即城市化率/工业化率)为1.09。
   再看全球水平,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平均的城市化率为50.9%,工业化率不过26.1%,全球平均比值为1.95。发达国家的数据更大,像美国的两率比值为4.1,法国为4.11,英国为4.09,德国为2.64,日本为2.48,共同呈现出城市化率远远高于工业化率的特征。而同样作为新兴经济体,“金砖五国”中的巴西、俄罗斯、南非和印度,其比值也分别达到3.22、1.97、1.38和1.15,都比我国的高。
   从理论上讲,工业化活动引起人口分布的改变,在空间上总有相应的表现。城市化率大大高于工业化率,描绘的是随着工业产出占总产出比重的提高,会有高得多的比重的人口居于城市。
   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道格拉斯?诺斯教授,在1988年与一位合作者发现,在1970年美国的全部产出中,来自交易部门的贡献高达46%~55%,比一个世纪前的美国状况――交易部门贡献了26%的总产出――整整提升了约一倍。这意味着与“发展中的美国”相比,发达后的美国有更多的人力资源从直接生产部门转移到“交易部门”工作。后者通常聚集于城市,所以城市化率比工业化率有更快的提升。
   研读这项发现的时候,笔者问过一个问题:如果交易部门不是比工业生产部门更发达,美国还能拥有世界第一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更发达的交易部门,工业品无从在市场上实现转手,很快遭遇“产能过剩”,那就再也谈不到继续发展了。毕竟,工业生产流水线的技术进步可以很快,产出的规模也可以迅速翻番再翻番,可是,打通市场的“技术进步”一般就没有那么快了。简言之,是无数的“推销员之死”,才成就了现代工业革命的。
   对照这一观点,我国经济发展似乎是一个反例。201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总量为18.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78万亿美元),占据全球工业总量中的最高份额,也说明“世界工厂”名副其实。可是,若论工业化推动交易部门的更快增长,以及其空间投影――城市化率更显著的上升――中国却不但敌不过美欧日本,甚至在金砖诸国中也甘居下游。这里冒出来一个谜: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率更快增长这个规律,为什么在中国的经验里失灵?
   笔者认为,其谜底在于开放与全球化。众所周知,当今的中国工业为全球市场供货。但是,中国制造的工业品之所以大步流星地走向世界,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世界城市体系”的帮助。离开了新加坡、汉城、东京、法兰克福等世界城市的商务、物流、技术和融资等多方面的服务,中国制造要坐上天下出口的第一把交椅,应该没有那么容易。由此可见,内地企业的“借船出海”,首先是“借城出海”。而中国制造刺激了境外交易部门的繁荣,推动了相关经济体的城市化更上层楼。这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中国内地交易部门的更快增长。投影到空间表现上,中国的城市化率就没有表现出相对于工业化率的更快提升。虽然自己和自己比,近年内地的城市化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有人认为已经偏快了。可是拿全球的情况作为参照,迄今为止,还是可以在中国现状中看到“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现象。
   了解了上述的背景,再来看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就会有许多新的思考。以颇具代表性的温州制造业为例。回顾历史,温州人的本事是做市场,十万经销员打天下,进而承包商业柜台,然后搞起遍布神州的经销系统,终于带出闻名天下的温州制造业。
   不过,自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一方面以温州为代表的我国制造业的水平在提高;另一方面,宏观环境因素,特别是1994年中国主动大幅贬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国内工业的成本优势得以发挥,与国际市场打成一片,“中国制造”更开放地涌入世界市场。
   也恰恰在那一波转型当中,长三角、珠三角的制造业普遍发生了一种“流程性”的转变。原本的“以商带工”,逐渐演变成专业程度极高的“接单制造”。要明白,接单工业绝不是不要创意、设计、融资、分销、物流以及售后服务,只是无须“中国制造”亲力亲为。所有那些环节,很多甩在了境外,由“发单”的跨国公司去完成。用进废退之间,中国制造转成了世界工厂,或者更准确地描述就是成为世界的车间。但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外需持续疲软,已在相当程度上“接单化”了的中国制造,要转向开拓内需市场,非借国内商业与服务业的跳板不可。而反映到空间布局上,这块跳板就是城市。问题是,“世界工厂”的多年繁荣,并没有为中国备下一个消化得了超前工业化成就的国内城市。整体看去,中国城市化的小马,拉不动工业化的大车。这也就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绕不开的一道“坎”。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