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让在华老外成为城市一分子
时间:2012-05-14 09:39:04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 刘 康 
市民是城市的灵魂和文化的体现。如今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外侨社区的悄然兴起,外国人越来越多地走入中国的城市生活。我们的实证调查发现,外国居民正在成为中国沿海大城市市民的新成分,是国际化都市的“人”的要素,他们带来的文化多元、国际观念,涉及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外侨以欧美、日韩为主体,一般教育程度较高,文化素质和品味也不低,他们特别看重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出自于他们在西方国际化都市的生活经验。文化其实就是生活方式,是多元、多样化的衣食起居,而不是仅限于高雅文学艺术和流行时尚。对于外侨居民来讲,文化的生活特征更为重要。像笔者在美国有30年的外侨生活经验,感受最深的是,只有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国际化就是美国的标志,也是美国的活力所在。美国的国际化特征,就是鼓励在美国生活的人都尽量保持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多元文化论”现在是美国的文化核心,超越了早期的“文化大熔炉”观念,让美国更像个“联合国”。

  外侨居民是中国城市国际化不可忽略的因素,但外侨如何融入中国社会,如何保持并发扬他们的多元生活方式,让中国城市更加充满活力?这是一篇大文章,才刚刚开了个头。外侨在中国的身份转变了,不再是客人,而是城市的一分子。我们调查发现,外国人普遍对上海城市交通、旅游等硬件环境满意度较高,对医疗卫生、教育、就业、市民文明程度等城市软环境满意度较低。上海外侨自己办网站,提供各种生活信息,也有各种俱乐部,在南京路上海电视台旁的一家酒吧,每周都有读书会和讲座,请了许多国际名人,但参与者基本是外国人。在南京的调查也有相似发现。南京宗教场所众多,但多数外侨都认为在南京参加宗教活动不方便,他们不去中国人的教堂,自己找地方每周活动。

  上海在20世纪初期是亚洲最国际化的大都市,大量外侨和西方文化与生活方式对中国现代化影响很大。这段历史值得回味反思。好在上海许多近百年来中西合璧的建筑和街道依然保存完好,多元文化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国际大都会气魄在发扬光大。我们需要学习国外外侨社区的经验,让外侨多元文化与中国文化密切交流,这种交流不再是官方层面的,而是居民生活层面的接触。纠正把外国人当外宾或异类、内外有别的心态,这当然要从民间、从基层做起。中国正在大步走向世界,敞开心胸,容纳更多世界居民,正是时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