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杰森火了,不仅这位美国小伙本人莫名其妙,其实很多人都感觉莫名其妙。送一包薯条给一个乞讨的老妇人,不算什么大事。可这样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却引起了超乎寻常的关注和赞誉——“有爱”“敬佩”“感动”“爱心关怀不分国界”的赞扬声,总让人觉得有些别扭。
送一包薯条的简单,却被解读出“人性大爱”和“自由平等”之类的各种复杂——类似的事儿近几年着实不少。曾记得网上流行一段视频,视频中一名售票员为一名女乘客穿鞋,她被网友称为“北京最让人感动的公交售票员”。其实,这原本不过是一个热心人对于陌生弱势者的一种非常朴素和天然的关怀。送薯条的美国小伙,大抵如是。就跟偶遇迷路的孩童,我们该做的是抱起这个孩子帮其寻找父母,而不是视而不见匆匆走过,本不至于要上升到“感动社会”的高度。人与人之间这种举手之劳的相互关爱,真的没必要被拔高到“道德和正义”的高度。动不动就“感动社会”,动不动就冠之以“最美××”的道德美名,其间所隐喻的道德吊诡令人警惕。
现如今,做人的基本品行和作为公民的基本责任,屡屡被无限“提拔”到道德的高度。“过度道德阐释”的泛滥成灾只能说明——我们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底线在逐渐退化和降低,同时也反过来证明,社会性的道德饥渴和焦虑是何等强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