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他的时候基本都在子夜一点左右,这时他即将结束一天的工作。偶尔,他会向我“炫一炫”这一天卖了多少钱。一晚上500元左右的营业额,估计能赚300元左右,这样算来,一个月收入至少也在八千左右,收入比较“可观”。有一次我随口一问,除了干这个,还有别的收入吗?有啊!他说,自己在股市还有五万元的“投资”呢。于是他说起股市沉浮动荡,说起温州金融改革对股市的影响。末了,他说,炒股不挣钱,只是“玩一玩”吧。
也曾和一些小商贩聊过天,他们几乎都在诉说着谋生的不易。而眼前的这位,他从来没有谈及人生的悲苦与谋事的艰难,就连最近开始缴纳200元“城管费”,城管从来不开收据,他也会淡淡地表示,“潜规则哪里没有”。
前几日看一篇报道讲述“个体户忧思”,曾经是以“改革先锋”示人的个体户如今越来越卑微,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拿那个记者的话说,“店还没开,就被审批审死了。”
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乃至中国的很多城市,城市管理者总有将小商小贩、人力车、街头摊点、小店小铺等,统统赶进超市或者连锁店的冲动。城市干净了,小摊贩因为经营成本的提升,谋生之门反而被堵上了。
眼前的这位小贩,或许压根没有意识到,自己“个体户”的身份也曾辉煌过。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这三个字象征着自由和希望,很多人都自愿做起个体户,他们释放了一个时代创富的激情;现如今,恐怕只有底层那些找不到出路的人,才不得不摆个小摊干起“个体户”的营生。
社会自然需要流动变化,每一个阶层在社会中的排序有所变化,也是正常的,如此才能防范阶层固化。回顾个体户的发展之路,大多数人是从底层一步一步靠诚实劳动辛勤劳作翻身的。几十年后,如果底层民众再也无法复制这样的发展之路,是很遗憾的事。在这种态势下,这位自得其乐的麻辣烫小贩,就更让人赞叹了。
一边是个体户的生存之困,一边是“普遍共识”的滋生———个体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稳定紧密相关,与弱势群体的生存权紧密相关,其意义在于,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发展。费孝通先生晚年谈及文化认同时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大抵如此吧,让每一个社会群体都能寻到幸福的出口,不悲苦,少抱怨,“各美其美”,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才可能“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