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黄颖: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突破口
时间:2012-04-28 10:35:08  来源:经济日报 

  当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世界经济格局酝酿重大调整,新一轮技术变革蓄势待发,国际产业结构面临深度调整;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加快产业转型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这种大背景下,应怎样认识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发展方向?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哪里?企业和政府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应发挥什么作用?对此,记者采访了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副研究员黄颖。

  记者:我们应该怎样科学认识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发展方向?

  黄颖: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趋势,是产业结构从低端向高端,生产要素从初级向高级,国际贸易从限制为主向开放为主,政府管理由管制为主向引导为主,发展目标从满足民生需要扩大到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节能环保安全等更多社会目标的阶段性演进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几轮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诸多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的重大跨越。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正在加快推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总的方向应是在继续利用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创新科技、人才、国际资源等生产要素组合,发展形成更具核心竞争力、更具就业包容性、更具国际开放性、更具区域差异性、更具绿色环保性的产业结构。

  记者:当前,许多地方都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如一些地方认为转型升级就是淘汰传统产业转而发展新兴产业。针对这一情况,您认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哪里?

  黄颖:发展新兴产业当然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在这个问题上,各地应按照中央精神和自身条件,合理规划、量力而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一定要“喜新厌旧、弃旧从新”。传统产业只要能在技术和管理上进行升级,仍可变成现代产业。而如果没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很好的科研成果商业化链条和服务,虽然从事的是新兴产业,但拿到的可能还是利润的“边角料”。

  记者: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需要怎么做?

  黄颖:产业转型升级是企业自觉行动和政府有意识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产业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发展新兴产业等几大途径。一是产业技术进步。产业技术进步是指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法,改进和替代旧的技术、装备、工艺、商业模式和管理办法,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物耗能耗水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二是淘汰落后产能。与先进产能相比,落后产能占用资源多,破坏环境大,加剧了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经济成本高昂。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腾出资源用于质量效益更高的先进产能,能够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目前我国多层次生产力和多层次需求并存、资源环境约束紧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进展缓慢且有反复,必须在完善市场机制和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来推进。三是发展新兴产业。行业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产业衰退转移主要是存量的改造提升,而发展新兴产业主要从增量的角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当前在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涌现了大批新兴产业,具有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和利用效率高、对环境破坏少,以及辐射带动效应强、成长性好的特点,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符合抢占国际科技经济制高点的战略需要,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记者:政府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应做好哪些工作?

  黄颖:政府要充分利用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恰到好处进行协调引导和推动,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环境。

  一要完善政策组合,营造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宏观经济环境。既要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和中观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的组合,通过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引导总量管理的方向和力度,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同时,加强内部的结构性调整;还要完善扩大内需政策与扩大开放政策的组合,找准我国在全球经济分工格局中的定位,协调处理好引进外资、增加进口、优化出口、企业“走出去”,以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

  二要加强产业指导,营造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加强分类指导,根据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和不同产业的特点,提高产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加强对“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投资过热行业的准入管理,动态调整准入标准,适时过渡到以市场调节为主;放宽对新兴行业、服务业的准入门槛,引导支持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加强市场管理,对涉及垄断、公平竞争、产业安全的重大兼并重组、外资并购等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加强微观引导,利用对标示范等手段,指导企业自律,形成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运行机制。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区域统筹协调,营造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区域分工格局。(裴珍珍)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