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西辛庄市就要揭牌。这是中国首个“村级市”。农民要搞“村级市”,有专家说是“瞎胡闹”。虽然肯定者有,但质疑嘲讽的更多。那么,这究竟是务实的创新“改革”还是“折腾”?
10年前,笔者到过西辛庄,访过李连成。有几点印象非常深刻,一是李书记非常之廉,公家一分钱的便宜都不占,许多公事都是一碗面条就可以打发了;二是李书记能干肯干,但是自力更生,不求爷爷不告奶奶,他说一分钱贷款都没有;三是李书记很农民,虽有全国人大代表的光环,但非常之朴实无华。
这样的村支书自然不多。“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这句话是李连成的口头禅。《吃亏歌》唱的就是他。先有李书记吃亏,后有歌曲赞扬。基本可以说,没有李连成,就没有西辛庄;没有李书记吃亏,就没有西辛庄的“解放”。今年,李书记已经年逾六旬,吃了一辈子亏,吃成了“名人”,举世无双。李连成李书记自然成了一面旗帜,他是西辛庄最大的生产力。
“西辛庄市”正式挂牌成立后,李连成就成了西辛庄的“市委书记”。其实,有西辛庄,就有东辛庄,弄个“西辛庄市”出来,人家东辛庄人的脸往哪儿搁?不舒服。还有其他十多个村呢?村里人在“西辛庄市”会失去归属感的,会有背井离乡之感的,这不好。鉴于此,不如更名为“李连成市”,“市委书记”李连成,名实相副,名正言顺。
除了改名的联想,笔者还有点“想法”不说不快。二十多年来,西辛庄并没有靠农业发家,而是靠办厂搞工业发家。想问问,西辛庄是怎样保护“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这一次成立“西辛庄市”,据说十几个村可以腾出两千亩土地,用来发展工业或者服务业。如果这样,倒是不担心耕地红线问题,担心什么呢?我担心农民怎么就不能靠种地谋生致富呢?这尽管是一个老掉牙的“三农”问题,但是放眼望去,南街村、华西村没有一个是靠“种地发家”的。联系农业大国的实际,可以得出结论,不靠种地发家的村庄,就没有经验可以复制,就无法让亿万农民看到光明前景。这不是说着玩的,这是实际问题,要国富民强,这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所以,接下来,“李连成市”的“市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一个西辛庄就有八千人外来者在打工,将来会有八万人来打工,这些人哪里来?肯定还是外地的农民工。他们不在家种地,跑过来打工,心甘情愿么?答案是否定的。也因此,一个公平合理、健康科学的“李连成市”应该是这样的:改不改名无所谓,跟人名一样,一个代号而已,关键是不需要外来的打工者,就自力更生,把农业搞好,把农村搞靓,把农民搞富,靠什么?靠种地。这才是一个美好愿景,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