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国媒体中,我们会发现中国“中产阶级”这个词。然而,中国是否有的中产阶级,一直是国内颇具争议的话题。在这场争议中,有一种观点似乎占了上风,即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中产阶级”的定义,无论是时尚传媒还是普通百姓眼中的“中产阶级”概念,往往就是与“白领”及“高收入”“高消费”“高学历”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的群体。
实际上,中国“中产阶级”只是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他们往往把年收入介于6000美元(约合37899元RMB)至1.5万美元(约合94500元人民币)的国人称为中产阶级。中国社科院曾在一份报告中说,中产阶级在中国人口中所占比例为23%,也就是说在13亿人口中,大约有3亿人属于中产阶级。
当然,这一统计数据是在玩弄一个巨大的数字游戏,因为他们所定义的“中产阶级”是那些月收入超过7000多元人民币的人,一方面这部分人并没有那么多,另一方面以这一月收入来确定他们为中产阶级是行不通的。因为即使他们的月收入有7000元人民币,也无法在北京和上海这类大城市挥金如土地享受生活。
2008年以来,国内房地产价格飙升,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一套住房售价是一个所谓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的几十倍。一篇题为《一套房子榨干一个中产阶级》的财经评论认为,拉动内需依靠中产阶级是一句空话,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现状是一套房屋消灭一个中产阶级。
这个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它却反映出一个现实,中产阶级要支撑中国消费市场还不具备条件。因为中产阶级发育得还相当缓慢。除了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之外,中产阶级还是踪影难觅,中等收入者在整个社会中所占比例还很小。
在目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态中,农业劳动者阶层仍占总就业人员的42.9%,社会中间阶层仅占20%。中国还未形成社会中间阶层占多数的“橄榄型”,而是各中下级阶层偏大的“洋葱头”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