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莫让PM2.5监测变鸡肋
时间:2012-04-10 09:27:53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徐常 
  广州从3月8日率先发布PM2.5监测结果以来,已经满月。市环保局表示将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逐步增加对PM2.5的监测,完善监测网络;近日将在芳村设置PM2.5监测点,并完善空气质量发布内容和形式。

    若说到广州近期最有关注度的大事,公开PM2.5检测结果绝对算得上其中一件。在全国率先发布PM2.5检测结果,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称得上有魄力的行为。由于空气状况,跟所有人身体与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对此产生强烈关注,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在3月初,PM2.5检测刚开始发布时,从市民到官方,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可以说是满城尽谈PM2.5。但是渐渐地,这个话题已经变淡了,几乎没多少再提起了。监测情况发布满月,广州几大媒体,仅有个别有零星报道。从刚开始时的轰轰烈烈,到现在的鹅飞水静。其间的落差,真是让人莫名惊诧。

    一件跟老百姓自身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为什么这么快就冷场了?笔者以为,说到底,还是跟这件事操作本身有关系。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人们对科学数据、主客观原因什么的,都没什么兴趣,主要还是希望看到客观准确又看得懂的数据,看到相关部门有实质性的整治处理措施。

    就以广州市情况为例。由于存在发布的PM2.5数据只是个简单表格,列明了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三种污染物的实时数据,不少市民表示,“太专业”、“看不懂”。而且,对于监测点位置较多设置在环境优美的公园、学校,未能真实显示街区的情况,市民也颇有微辞;更重要的是,迄今人们也没有看到空气治理方面有实质性的措施。这些因素,无疑让PM2.5数据的客观准确性打了一定折扣,也让人们对于想由此推动空气质量改善的期望,打了一定折扣。笔者以为,这应该是PM2.5由热迅速转冷的根本原因。

    指望一件事总是保持热度,当然是不现实的,但是像PM2.5这么快由热转冷,显然也是不太正常的。笔者以为,有关方面,非常有必要给予重视,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迅速改善检测的客观性、准确性,提升发布的便利性、通俗性。更重要的是要提出长远规划,推动大气的治理,以挽回民众的信心。笔者最担心的是,原本一件好事,变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如此,损害的不仅是老百姓的健康,也包括政府部门的公信。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